感動在這里持續,力量在這里凝聚。近日,江西省林業局在吉安市永豐縣官山林場舉辦主題宣講活動,16名來自基層的林業選手,用質樸的語言講述林業人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故事,帶來了一場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視聽盛宴。
“林場離山林最近、離人群卻很遠,林場的每一棵樹、每一片綠葉都記得我們的艱辛”“長年累月鋤頭不離手,忙碌在深山里,靠著長滿老繭的雙手,種下了10余萬畝林”“我們‘先治坡再置窩’,每天頂著星光去、踏著月光回,總有干不完的活、總有忙不完的事”……一個個真實動人的故事,深深地感染著現場的聆聽者。
一等獎獲獎選手孫越說:“鄱陽湖畔護鳥人的故事,感動了別人,更感動了我自己。我反復斟酌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并不是我講得有多好,而是他們的事跡太感人。”
江熙是新余市鳳凰灣辦事處黨委書記、東坑林場負責人,這次她作為選手登臺講述了瀕臨倒閉的國有林場是如何通過“二次創業”起死回生,讓綠色林地變金色寶地的奮進故事。“在塞罕壩精神的感召下,我們要一代接著一代干、一任接著一任干,把林場建設得更美、更富。”她說道。
一場宣講就是一堂生動的初心課,映照出深厚的綠色情懷。江西省林業局局長邱水文說:“在塞罕壩精神的鼓舞激勵下,我們將持續深入推進林業生態建設。”
在宣講現場,聽眾冒著蒙蒙細雨聆聽宣講,被選手們的真摯情感所感染。明月山林場護林員黃勇面對盜伐分子一腔正氣:“你把我砍死了,你就是殺人犯。”金盆山林場第一代務林人龔令安在“住工棚吃缽飯,造林就靠一雙手”的初始條件下,一干就是一輩子,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他的后代也繼承了他的衣缽,成為新一代的務林人。銀塢林場老場長吳光前撲救山火疲勞過度暈了過去,天黑被同事找到喚醒后的第一句話是問“火滅了嗎?林子保住了嗎?”冬季是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鳥員高翔最忙碌的時候,他的兒子總說:“候鳥來了,爸爸就走了。”
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厲月橋博士撲下身子搞科研,建了3個博士工作室服務林農。江西省林科院悉心救護野生動物,讓白鶴“愛愛”、東方白鸛“三生”等恢復健康,回歸大自然自由生活。陽際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定向委培的大學生們,平均年齡只有24歲,他們用青春和汗水守護美麗陽際峰。
贛州市林業局局長葉日山表示,榜樣有無窮的力量,典型是最好的標桿,這次宣講帶來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鞭策和激勵,要在新時代傳承和發揚塞罕壩精神,把初心轉化為動力,把贛南大地打造得更加亮麗。
“很久沒有這種震撼心靈的感動了,我為有這樣的林業人感到自豪。”官山林場職工鄒漢魯說,“作為林場的新生力量,我將接過老一輩人的接力棒,培育好、保護好森林資源。”
“我驕傲,我是林業人”“希望林業越來越好”“林場要增效、林農要增收”“林業在鄉村振興中大有作為”……這次宣講同步網絡直播,點擊觀看量超過51萬人次,熱情洋溢的留言體現出林業人對事業的殷切期盼,對保護好、利用好綠水青山的信心和決心。
國有林場是江西生態建設的主陣地,選手們從不同角度分享了國有林場求創新、綠色轉型發展的故事。
今年是官山林場建場60周年,從速豐林營造到大徑材培育,從良種良法到森林可持續經營,林場科技興場之路從沒中斷。陳坊林場收儲5000多畝山場,通過場外造林30余萬株,讓往日荒山變成金山。彭山公益林場放下斧頭、扛起鋤頭,從山上轉到山下發展苗木業,每年吸納5000人次勞動力。五峰林場通過“林場+公司”模式,承接園林綠化工程,成為納稅大戶。樟樹實驗林場跳出林業辦林場、面向市場干事業,打造花卉苗木產業群,甩掉了貧困林場的帽子。金盆山林場累計造林5萬多畝,成為森林旅游打卡地。
“每個林業人心中都有一個塞罕壩,我們要讓林場的明天更加輝煌。”這是國有林場的以及所有林場人的共同期盼。
江西國有林場和種苗管理處處長陳濟友說:“林場的期盼就是我們的使命,今后要通過場外造林、‘百場興百業、百場帶百村’等舉措,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國有林場‘二次創業’,讓國有林場在鄉村振興中大有作為。”
上一篇:遂川縣舉辦油茶低改技術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