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龍門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海拔700~8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的長梗木蓮迎來了難得一見的開花季。據廣東省林業局介紹,到目前為止,被列為“極度瀕危”的長梗木蓮僅發現少量野生群落分布于惠州龍門南昆山。
長梗木蓮隸屬木蘭科木蓮屬,常綠高大喬木,是一種極佳的園林觀賞樹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它最早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曾慶文教授團隊于2003年在南昆山進行野外考察時首次發現,2007年被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等國際組織列入《世界木蘭科紅色保護名錄》。2023年3月,被列入廣東省政府公布的《廣東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趁著花季,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高級工程師吳興一行近日專程趕到保護區為長梗木蓮人工授粉,并開展調查記錄和研究。據介紹,該物種幾乎開花不結實,授粉昆蟲極少,雄蕊剛成熟時雌蕊已經衰敗不能授粉,柱頭可受期極短,野外植株極度稀少,成功自然授粉的幾率更是微乎極微。
多年以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科研團隊與南昆山自然保護區的相關技術人員為搶救性保護這一極度瀕危的物種持續開展野外駐扎研究、反復實驗工作。經年累月的嫁接、扦插、人工授粉等保育試驗工作取得了成效,該種群不斷壯大,已成功繁殖出幾百株野外回歸于南昆山自然保護區內。如今,長梗木蓮已走出惠州,推廣到了東莞、廣州等地種植。
廣東龍門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森林覆蓋率高達98.8%,共記錄分布植物1979種,動物335種,長梗木蓮便是其特有分布的珍稀瀕危植物之一。此次專家團隊到此對長梗木蓮進行人工授粉實驗,希望通過搶抓授粉時機,有效提高長梗木蓮授粉成功率和種子發芽率,從而讓這一珍稀瀕危植物在它的原生地得到最大的保護。下一步,保護區也將繼續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和國內專業院校合作,統籌做好長梗木蓮的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為保護物種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長期以來,廣東始終堅持開展珍稀瀕危物種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并取得顯著成效。據廣東省林業局介紹,廣東將朝著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的目標前進,持續推進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珍稀瀕危物種拯救繁育以及遺傳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全面提升生物保護能力,著力開創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格局,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筑牢生態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