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建設,進一步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納雍縣守好生態與發展兩條底線,多措并舉推動自然保護地高質量發展。
一是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按照國家和省級相關要求啟動了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相關職能部門職責分工,有序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2023年3月完成整合優化,形成《納雍縣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經科學評估,整合地域交叉、空間重疊的自然保護地1個,撤銷自然保護地2個,整合優化后,全縣保護地體系由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兩大類4個自然保護地構成。
二是開展自然保護地規劃編制。按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結合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積極開展全縣自然保護地規劃編制,已初步完成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等前期工作,為下步編制總體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始終與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等工作一體部署、協同推進,工作成果相互支撐、互為因果。
三是做好自然保護地基礎工作。嚴格執行各項基礎工作的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每年對全縣自然保護地的本地資源調查、矢量數據建立等各項基礎工作開展查缺補漏,并加強管理。在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中,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底版,以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為基礎,科學有序開展整合優化工作。
四是進行分級管理和差別化管控。根據各類自然保護地功能定位,將全縣自然保護地分為自然保護區及自然公園兩大類,實行差別化管控。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劃為核心保護區,實驗區劃為一般控制區;原核心區和緩沖區內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特殊情況已在整合優化工作中調整劃分為一般控制區。各類自然公園按照一般控制區管控。
五是創新自然資源使用制度。積極開展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貴州納雍大坪箐國家濕地公園及九洞天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核實完成已劃入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納雍大坪箐國家濕地公園和納雍蓮花山市級森林公園內的集體人工商品林,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探索通過租賃、贖買等多種方式維護產權人權益,實現資源價值。
六是嚴格執法強化監督管理。嚴格執行自然保護地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標準,對自然保護地內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旅游開發活動等人為活動實施全面監控,配合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對違反自然保護地法律法規規定、破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七是強化資金投入保障。積極爭取中央、省、市資金,保障和支持自然保護地保護、運行和管理。“十四五”期間,已爭取省級林業改革發展資金350萬元專款專用,用于完善自然保護地的保護、建設。縣級財政每年保障40萬元用于自然保護地開展森林防火工作等,維護自然保護地內森林資源安全。
八是強化宣傳引導。結合世界濕地日、生態日等活動,采取線上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自媒體,線下張貼宣傳海報、法律法規、橫幅、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宣傳自然保護地,積極營造全社會保護和關愛自然保護地的良好氛圍。
下一篇: “三抓三促”推動森林資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