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市在黨建引領下對生態環境進行賦能,不斷促進當地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和農民富裕。
海南省瓊海市是一個被山水生態美景浸潤的城市。近年來,瓊海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黨建領、生態美、產業興”為發展目標,全力探索“黨建+‘兩山’轉化”新模式,奏響了“黨建引領、政府搭臺、生態賦能、產業富民”的“兩山”轉化進行曲。
守住綠色生態,對美麗鄉村進行生態賦能
“這里的生態環境太好了,整個鄉村就像一個大公園,山清水秀、一出門就能呼吸新鮮空氣。”來自河北省的游客張阿姨對博鰲鎮沙美村贊不絕口。很多游客不知道的是,沙美村也曾因挖塘養蝦破壞濕地生態,內海垃圾污染嚴重。
“近年來,瓊海市以建設博鰲田園小鎮為統領,選取博鰲鎮沙美村作為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探索的試點,通過黨建引領基層鄉村治理新機制,探索助推鄉村振興新路徑。經過幾年的努力,沙美村現已成為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示范村。”沙美村黨支部書記馮錦鋒介紹說。
堅持黨建引領,立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沙美村深刻認識到“生態優先”的重要性,在保留本土化鄉村風貌和青山綠水的基礎上,對全村污水進行截污納管集中收集,配套完善農村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提升人居環境,共建共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黨員先上。”馮錦鋒介紹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鄉村振興、產業富民的基礎。我們積極號召村民、黨員干部清理村里586畝魚蝦塘,并按照相應標準推動補償,將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通過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解決了影響生態環境的難題,現在全村吃上了生態旅游飯。”
固本強基、堅持生態優先,將生態優勢積極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萬泉河邊的博鰲鎮留客村。如今的留客村,正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美麗鄉村為平臺,積極打造舒適、和諧、非正式的亞洲論壇“國際會客廳”,進一步擦亮“田園外交”品牌。
發展綠色產業,黨建引領生態富民
如今,沙美村生態優勢不斷凸顯,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村”,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先后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五椰級鄉村旅游點”“海南省五星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走在沙美村,除了滿目皆景的田園風光、寬闊平坦的鄉道、錯落有致的民居,還有不斷映入眼簾的“網格黨小組”“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中心”,彰顯著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力量。
鄉村越來越美麗,村民也走上了致富路。通過不斷盤活生態旅游資源,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帶動了熱帶高效農業、休閑農業、農家餐飲、民宿、電商等多種產業的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沙美村人均年收入僅為14500元,到了2021年,突破性實現了人均年收入25000元。
在瓊海市大路鎮,奇花異果讓人應接不暇。大路鎮黨委副書記許林星告訴記者:“這里曾經是一片撂荒地,2022年以來,經過生態改造,以黨建引領,依托‘產業+人才’模式加快熱帶水果產業連片發展,建設‘世界熱帶水果之窗’基地,帶動鄉村振興和農民致富。”目前,基地同大路鎮湖仔村、美容村等村委會試點實施集體經濟種植合作項目,吸納農村勞動力參與,通過技術指導、技術服務等方式,把試點地區農民培養成熱帶水果種植能手。
“世界熱帶水果之窗”基地集世界同緯度新奇特水果引進選育、示范種植和科普觀光于一體,是瓊海打造國家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的重點項目。截至目前,項目已累計從國外引進熱帶水果約500種,燕窩果、冰淇淋果、手指檸檬等近20種水果經過本土馴化,已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種植。基地種植各類熱帶果樹500畝,僅靠種苗和鮮果銷售,年產值就能達到3000萬元。
瓊海黨建帶動產業發展的改變,讓前來調研的海南省生態環境廳領導連連稱贊:“黨建引領下,‘兩山’轉化帶動了鄉村振興,促進了產業發展和農民富裕,農民真正享受到了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生態環境建設的實惠和紅利。”
上一篇:讓綠色成為江西萍鄉最亮麗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