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地方傳真 >

余村和北村,共同演繹綠色山鄉巨變

發布時間:2023-01-11 08:50:56  來源:中國環境網

初冬,雨后。


湖州安吉余村的空氣里,浸潤著一片清新。


站在村口,望去,村巷深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石碑前,游客們在排隊“打卡”。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標定了“兩山理論”的起點。


現在,站在這個起點,由徐州市生態環境局和徐州日報社有關人員組成的“兩山理論”調研組驚喜地發現,一部關于綠色的山鄉巨變正在越來越多的小村莊里被重新演繹。


“復”出滿眼綠


冬天的余村,仍是一片綠的海洋:起伏的山、流動的水、搖曳的竹,披翠盈碧。

20年前的余村是灰色的。


資料顯示,5820平方公里的湖州,高峰時期有礦山超千個——不到6平方公里就有一個礦山。湖州一度成為華東重要的建材基地之一——當時的湖州人津津樂道:“上海一棟樓,湖州一座山?!?/p>


優質的石灰巖資源也讓余村迅速成為安吉縣“首富村”,然而,環境污染之苦也讓村民刻骨銘心?!八鄰S一天24小時都在冒煙,到處灰蒙蒙的。我們出門走路都低著頭、捂著嘴。前面山上全都是白茫茫一片,竹子都枯死了。污水流到哪里,哪里莊稼就長不起來。家里桌子半天不擦,上面的灰就能寫字?!比罱艿脑?,是一代余村人的共同回憶。


2003年1月,浙江開始“生態省”試點建設。同時,湖州啟動全市礦山整治,余村廠礦就是從那時起陸續關停。


得天獨厚的余村,土地富饒,雨水豐沛,關停礦山之后,漫山遍野很快又長出了綠盈盈的新毛竹。


嘗到了甜頭的余村人,秉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理念,堅定地走上了綠色發展之路。


16730685234341067_781x439.png

青山綠水間的美麗余村


坐落于微山湖畔的徐州市銅山區柳泉鎮北村村,近十年來的發展路徑與余村如出一轍。


北村周邊被18座山頭包圍,曾經也是一個“采石村”。


“2014年以前,周邊山上千瘡百孔。村民有錢的建采石場,沒錢的挖采石坑,成天炮聲隆隆,煙塵彌漫?!睂τ诒贝宓倪^往,60歲的村黨委書記劉廣鐸記憶猶新。村里幾輩人以采石為生,不僅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還付出了生命、健康的代價,死傷者累計逾百人。


改變,迫在眉睫。


在政府的引導下,北村的采石行業快速退出,采石宕口開始生態修復。


只是,北村的“復”之路比較艱辛——坡高巖陡,結構松散,巖石硬度高、容易崩塌,植被養護困難,這些徐州宕口的普遍特點,在北村都遇到了。


削坡減載、覆土、復綠,憑著生態修復特有的徐州模式,北村周圍一個個光禿禿的“瘡疤”慢慢變成了風景。


村里還做起了“生態修復+”,聘請北京、上海、浙江的旅游規劃專家進行整體設計,深挖古跡、古村、古井、古樹、古老傳說等自然人文資源,盡量保留和凸顯“山村味”“漁家味”,修葺萬畝荷塘,建設湖岸沙灘。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一個山清水秀的新北村全新亮相了!三面青山,一片碧湖,白墻黛瓦,綠樹環繞,讓人恍若置身江南。


“游”出致富路


站在余村村頭的停車場,記者看到大大小小的旅游車輛來往穿梭,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忙著接待游客。


我們信步走進一座民宿——綠緣山莊。


“不好意思,今天的客房預訂滿了?!泵袼薜闹魅撕笥行┍?。聽說我們是記者,他的話匣子打開了:“游客大多來自省內和長三角地區,幾乎不分淡旺季?!?/p>


在余村,像胡斌一樣立足“美麗經濟”的村民越來越多。


280戶人家的小村莊,有綿延的竹海、漫山的茶園、五彩的花田,還有“清涼一夏”鄉野漂流,2021年接待游客近90萬人次。去年村集體收入達到了801萬元,人均年收入61000元。


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余村考察。他說,余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我們不光要自己富,還要帶動大家富。”余村黨支部副書記俞小平更有信心了,他們聯合周邊的銀坑、馬吉、橫路等5個村抱團發展,組建了 “五子聯興”強村公司,以余村為中心,整合各村資源,做大“美麗經濟”。新建的余村景區旅游集散中心,正是探索新發展路徑的重要載體。


“大余村”的概念,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的責任擔當,努力帶動更多百姓走上綠色發展之路,探索更深層次的鄉村振興共富經驗。


北村,同樣也實現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華麗轉身。


2020年,樓山灣湖光田園度假區一期建成開放,沙灘白浪、水上集市、漁船點點,游客紛至沓來,到綠色鄉村中感受“向往的生活”。北村成了徐州和周邊地區居民的網紅打卡地,綠水青山間增添了幾分“金”“銀”成色。


58歲的村民劉學金,從滿面塵灰的采石匠變成了西裝革履的老板,跟兒子一起經營600多平方米的飯店和民宿,僅餐飲項目一個夏天的營業額就達20多萬元。旅游淡季他也不閑著,給村里修剪綠植,一年又能增加幾萬元收入。


16730685321391361_781x541.png

生態修復后的北村


北村的旅游業日漸紅火,越來越多過去離家的人開始返鄉創業。劉廣鐸自豪地介紹,全村有300多戶、1000多人從事旅游相關行業,旅游業年收入近億元。去年人均收入達4萬余元,村集體增收100多萬元?,F在,村里又打造了月季園、教子園、采摘園,用更多元的旅游形式留住游客。


“合”出新模式


2022年11月30日,余村迎來了入冬的第一場雪。


沉睡的農田、靜謐的鄉村、幽靜的山林,都披上了雪白的輕紗。


在這漫天雪花中,坐在“合伙人之家”里“圍爐煮茶”,我們與浙江綠城未來數智科技有限公司的蔡森,一起感受著久違的寧靜。


多年來始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余村人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要把綠色發展之路走得更遠,打造賦能鄉村振興的人才鏈是當務之急。


為吸引更多懂經營、善運營的人才來到鄉村,釋放鄉村活力,今年7月,安吉縣天荒坪鎮結合大余村產業發展實際,整合大余村范圍內10萬方創業空間、2萬余方廠房、近6萬畝竹林和農田,創新推出“余村全球合伙人”計劃,誠邀全球英才共享發展機遇,探索共富鄉村樣板。


“余村全球合伙人”計劃自推出后,便引來數百人踴躍報名,涵蓋品牌策劃推廣、鄉村運營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研學教育、休閑旅游業態等多個方面。


蔡森和他的團隊就是首批五個“余村全球合伙人”之一。


果然,青年與鄉村的碰撞,給綠水青山帶來了無限可能:


“共創工作坊”梳理了15個美好鄉村需求清單,給村民拍張全家福、給小鋪做個店招、共創一本旅游雜志等等;


“鄉村養生系”運動讓年輕人在動靜之間放飛自我,挖筍、射箭、騎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療愈力;


咖啡、篝火、音樂、燒烤,在余村的山野曠谷間,一場溫暖的“小年音樂會”與大自然一唱一和;


……


“我們采取‘兩入股三收益’的合作模式,與村集體共享收益?!辈躺蛴浾呓榻B,“兩入股三收益”是指大余村強村公司通過資產、資源兩入股形式,投資合伙人的項目開發運營,后續按照股金、租金、薪金“三收益”計算分紅。


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再到“創模式”,余村探索出了一條從資源驅動向內涵增長轉型的新路子。


坐在余村電影院里,我們通過視頻重溫了2005年總書記首次考察余村時的點點滴滴。


“和諧!”視頻中反復出現的這個詞,正是我們此刻的感受。


未來,更多關于和諧的故事, 將在余村、北村,以及更多的小村莊發生。


要“復”更要“富”


”兩山“理論 調研組由徐州日報記者盧波、甘曉妹、吳云、劉玉慧、劉冰和徐州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曹曉煜、程凱組成。調研組認為,從環境痛點到生態亮點,從“賣石頭”到“賣風景”,余村和北村扎實推進生態修復,不僅讓綠水青山得以重現,還將之轉化為沉甸甸的價值砝碼,富了兩地百姓。


生態是寶貴資源和財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不僅可以增強生態產品的生產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還能夠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


因此,生態修復不是簡單的一“復”了之,更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充分挖掘生態潛力、激活生態價值,讓不斷延展的綠意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發生在余村和北村的故事,充分證明了只有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優勢,推動生態旅游產業化,形成農旅、文旅等融合發展的新業態,“美麗經濟”才能獲得長足發展。


實現“復”了又“富”,還有“后半篇文章”,余村打了“樣”:充分利用生態環境資源,吸引到各類創新創業人才、機構,用新思路、新模式為自身發展帶來了資源整合新契機,再次激蕩起鄉村建設“一池春水”,為做大金山銀山提供了更多可能。


責任編輯:蔡晨霞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