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10年,福建深入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創新推動林業改革發展,書寫亮點紛呈的林業答卷。
綠色亮麗名片
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顯示,福建省2022年森林覆蓋率達66.8%,比2012年增長3.7個百分點。福建森林覆蓋率、植被生態質量指數、生態文明指數均居全國前列。
2022年,福建森林面積達1.21億畝,比2012年增長6.1%。森林蓄積達7.29億立方米,比2012年增長50%。喬木林畝均蓄積7.8立方米。
武夷山國家公園成為全國首批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之一。全省九市一區全部獲評國家森林城市,所有縣(市)全部獲評省級森林城市。
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3078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7021億元,年均增長9.6%。全省規模以上林產加工企業近3000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22家、境內外上市企業23家。木(竹)材、花卉苗木、人造板、木質活性炭、木質家具等林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綠色全民共享
福建接續實施沿海防護林工程、江河流域生態林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城鄉綠化和綠色通道工程、商品用材林工程、竹業花卉與名特優經濟林工程、林產工業工程、森林旅游工程等林業八大工程。先后實施了“四綠工程”“大造林”“三帶一區”(沿?;闪謳А⑸锓阑鹆謳А⑸稚鷳B景觀帶和重點生態區位修復)造林、“三個百千”(百城千村、百園千道、百區千帶)綠化美化行動等,持續加大造林綠化力度。
2012年以來,全省完成植樹造林1796.9萬畝,封山育林1879萬畝、森林撫育2609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301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171萬畝,珍貴用材樹種造林117萬畝。
2018年啟動實施“三個百千”行動以來,建成省級森林城市(縣城、城鎮)103個,建設省級森林村莊1100個,改造提升森林公園85個,完成森林步道935公里,建成珍貴樹種造林示范區111個,完成森林景觀帶1997公里。
林改全國標桿
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9項改革經驗被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第一批經驗成果向全國推廣。三明“林票制”改革成為全國林業綜合改革典型案例。南平“森林生態銀行”入選中國改革年度十大案例。
福建大力推廣“閩林通”系列普惠林業金融產品,累計貸款113.04億元、受益農戶9.6萬戶。穩步推進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累計完成47.4萬畝。累計培育林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林場等新型經營主體11026家、經營面積1610萬畝。全省建立林業收儲擔保機構50家。林業綜合保險參保率超90%。保質保量完成國有林場改革,省屬國有林場由106個整合為84個,全部列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省級財政安排省屬國有林場事業經費由每年950萬元增加到每年1億元。積極推進林業碳匯交易試點,2016年以來全省累計完成福建林業碳匯(FFC?ER)成交量385萬噸,成交額5745萬元,成交量和成交額均居全國前列。
資源保護優先
全面推行林長制,全省共設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3.3萬名,林長責任體系全面建立,壓實黨政領導保護發展森林資源主體責任,對各縣(市、區)開展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雙增”目標年度考核。率先開展林地占補平衡試點,推進林地行政審批“放管服”改革,促進集約節約用林。全省共有護林員1.6萬人,逐步形成護林員管護為主、政府購買服務和自主專業化管護為補充的管護機制。
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除竹林、經濟林每年每畝22元)補償標準和天然商品林(含喬木林、灌木林地、未成林封育地、疏林地)停伐管護補助均提高到每年每畝23元。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和宣傳力度,評選保護50個鄉土樹種的“福建樹王”,遴選保護20片“福建最美古樹群”,組織搶救復壯40株重點古樹名木。
全省現有自然保護地358處,其中國家公園1處、自然保護區111處、風景名勝區53處、森林公園154處、地質公園24處、濕地公園8處、海洋公園7處。保護了全省8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以及各類典型生態系統、植被類型。
上一篇:林長制提升新疆林草生態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