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探路扎實開局。在引領綠色低碳變革方面,浙江省高度重視林業碳匯在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建立區域性森林碳匯補償交易機制。今天,人民論壇網帶您走進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感受林業推進共同富裕的“龍游實踐”。
龍游縣是著名的“中國竹子之鄉”,竹林面積超40萬畝。近年來,龍游縣錨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改革先行示范跑道,充分激活林業發展要素資源,重磅推出“森林魔方”林業推進共同富裕硬核舉措,形成了“竹木之道”兩山轉化的“龍游實踐”,打造出一批標志性成果。龍游竹產業創新發展獲評浙江林業推進共同富裕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5元,絕對值居26縣第六,增幅12.4%,全市排名第一。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7045元,絕對值居26縣第二,增幅16.3%,26縣排名第六。
綠色共生,厚植生態優勢之“根”
聚力打造“森林龍游”品牌。實施“綠色滿山”“綠色環村”“綠色繞水”“綠色伴路”“綠色擁城”等五大行動,新增國土綠化及林相改造面積約1.4萬畝。綠色成為龍游最動人的色彩。在美麗森林、美麗龍游的同時,提升森林固碳能力。攜手南林大、農林大,開發衢州市符合CCER認證的4萬畝竹林經營碳匯項目,(林業碳匯價格以44元/噸計算)可獲得碳匯收益68萬元/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域森林碳匯能力計量與監測研究,初步估算未來五年全縣林業碳匯量達400多萬噸,價值達2億多元,真正實現“兩山”轉化。
產業共融,筑牢富民林業之“基”
錨定建設全國最佳竹產業集散地的目標,按照“做強二產、帶動一產、助力三產”的思路,打造全國首個全竹綠色循環產業園。建設城南主園區+廟下副園區+溪口竹工業園提升區產業集聚平臺。產業園每年可利用竹廢料26萬噸,產生余熱供氣5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58萬噸,預計帶動當地及周邊毛竹資源竹材利用50萬噸,竹區農民就業2萬余人。新建“金龍紙業”竹纖維填料高值化產業項目,著力解決竹梢、竹節、竹粉等加工剩余物綜合利用問題,促進資源綠色循環利用。
文化共興,激活鄉村振興之“魂”
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大幅提升竹產品附加值,打響“一盒故鄉”線上“微商城”文創本土產品。建設集自然體驗、產品展示、文化創意、實踐體驗于一體的“森林魔方”共富館,推進生態文化傳承創新,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動力。
云端共治,注入五生融合之“能”
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加快智慧林業應用場景創新。圍繞資源管理、資源變現、資源招商、林業幫扶、全民共富和生態保障六個目標,打造“森林四庫”在線平臺。建設“點碳成金”“護林有我”“竹業促富”“天地空一體化監測”四大應用場景,推動數字與生態、文化、產業深度融合。對產業園實施多維度、立體化、智慧化管理,為竹產業發展插上數字的翅膀。目前,已建設265個林業碳賬戶,集中收儲、整合、交易碳賬戶主體的碳匯量,有效促進林農增收,林集體消薄。
改革共進,催生發展活力之“源”
成立“四庫”林業生態資源開發運營公司,推進林地經營權流轉,促進竹農共富、產業發展、資源保護。探索建立全國首個引入市場機制的碳匯縣域交易辦法,鼓勵企業通過“底價+競價”的浮動價格模式,購買林業碳匯,實現政府、企業、林農多方共贏。與此同時,系列推出林業碳匯“共富貸”“毛竹收購價格措施保險”等產品,為林業發展注入活水,保障林農收益不受損。
區域共美,夯實普惠共享之“本”
高質量推進“名山公園”建設,充分挖掘“六春湖”名山效應,整合大竹海、花海、云海、雪海等景觀資源,引進“龍之夢”項目,打造集旅游、度假、觀光、康養、娛樂于一體的森林產業綜合體,讓“六春湖”走出龍游,走向世界,成為滋養龍游老百姓的富美金山。建設“一村萬樹”“古樹公園”“森林古道”“森林人家”“森林氧吧”等閃亮“明珠”,線上圍繞衢江、靈山江、龍麗溫高速沿線,打造文化傳承帶、詩畫風光帶、富民經濟帶、幸福產業帶,立體展現龍游“群星閃耀”“明珠薈萃”、三態融合、交相輝映的全域共富共美的生動畫卷。
通過碳匯造富、竹業促富、名山帶富、綠化添富、林下幫富、數字增富,“龍游實踐”為當地群眾鋪就了一條共富康莊大道。
上一篇:貴州開出第一單草原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