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地方傳真 >

山西太行山推進森林“四庫”建設

發布時間:2022-08-17 09:43:00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近年來,山西省太行山國有林管理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林長制為抓手,通過森林“四庫”建設,真正實現了“水庫”增容、“錢庫”增收、“糧庫”增產、“碳庫”增效,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生態效益轉為經濟效益的路徑更廣、效益更高。


強化優選優育優植,促進森林“水庫”增容。堅持因地制宜、適地種樹原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依托12個、4500畝保障性苗圃基地,選定根系發達的榆樹、檜柏為主的鄉土樹種進行培育,重點在漳河、瀟河、滹沱河流域、溝河堤壩等水系兩側,科學種植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其中,2020年至2022年在濁漳河流域完成人工造林12000畝,2022年在瀟河流域“松塔”水庫完成人工造林2300畝,完成海眼寺濕地公園等小微濕地綜合治理工程,森林“水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強化林草產業發展,促進森林“錢庫”增收。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明確林下中藥材、木耳和“一場一特色林產業”的發展思路,持續深化坪松林場、海眼寺林場“省級(黨參、柴胡、黃芩)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2018年以來,全局累計種植中藥材黨參、黃芪、柴胡近5000畝,實現了“林場+社會+生態”多贏。此外,充分發揮林業綜合效益,積極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全局現有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共有4個,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收,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生態價值互促共贏。


強化林下經濟推動,促進“森林糧庫”增產。林局深挖林地空間資源,充分利用低效林改造等政策,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林藥、林菌、林禽、林畜等林下種養模式,積極打造“樹糧經濟”,與山西省林業和草原科學研究院、山西省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簽訂了局院戰略合作協議,完成國家級槭樹種質資源庫申批建設,科技賦能林下經濟成效初步顯現。此外,充分發揮全局12個有林單位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周邊村寨參與發展林下經濟,形成國有林場“1+N”示范帶動發展新格局。


強化森林質量提升,促進“森林碳庫”增效。堅持“增綠、提質、防災、創新”四位一體,立足基本綠化,全面加強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等森林經營,實現增質增效,森林總量和質量整體提高。2016年以來,林局森林面積由80.85萬畝增加到現在的100.59萬畝,活立木蓄積由226.35萬立方米增加到292.4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64%,森林儲碳量持續增加,固碳能力得到顯著增強,為碳達峰碳中和貢獻了林業力量。


0987.jpeg

作者: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責任編輯:齊琪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