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開化縣地處錢塘江源頭,森林覆蓋率高達80.96%,2021年森林植被碳儲量640.1萬噸。
近年來,開化縣立足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高質量推進國土綠化、生態提質、富民增收,在譜寫國家公園城市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征程上,始終逐“綠”前行,讓“好地方”更加綠意盎然。
國土綠化縱深推進
為夯實“綠水青山”根基,做大“綠色銀行”,開化縣全域推進國土綠化工程,實施了以山地造林、森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為重點的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千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高標準謀劃國家儲備林、百里金溪森林生態廊道建設修復等十大國土綠化重點項目,統籌建設山體、道路、水岸、城鎮、鄉村森林,全面改善縣域森林景觀。全縣3年累計整合資金3000余萬元,完成縣域新增造林3.67萬畝,森林質量提升3.26萬畝,均超省級下達任務。
作為浙江唯一中央財政支持林業項目——“詩畫浙江”大花園核心區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的主戰場,開化全面落實縣級牽頭、專班推進、部門協同、屬地負責的管理模式,實行掛圖作戰、序時考核、全力攻堅,保障1.41億元總投資、6.1萬畝實施任務高效益、高質量完成。目前已完成建設2.3萬畝,預計2023年4月將全面完工,建成一批高水平、高標準的國土綠化試點示范樣板。
開化縣通過融入森林城市群建設布局,項目化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深入實施國家公園錦繡行動、珍貴彩色健康森林、“一村萬樹”等重點增綠添彩造景工程,現已創成國家森林鄉村5個、省級森林城鎮11個、省級“一村萬樹”示范村17個、省級生態文化基地7個,完成林相改造5.3萬畝,國家公園森林景觀持續優化。
青山常綠守護有責
開化全面推行林長制,建立工作督辦、考核評價、責任追究等配套制度,推動林長制全面見效。
在衢州市率先出臺了《新增造林和芒稈山造林扶持政策》,將易發森林火災的芒稈山作為國土綠化行動的優先覆蓋區域,目前已提前完成2萬畝芒稈山的復綠,生物防火隔離帶實現全覆蓋;將櫸樹、楓香、紅豆杉等樹種作為綠化主要樹種,不斷改善森林系統質量。
開化縣通過全域美化建設花園城市,圍繞高速公路、高鐵、集鎮村莊、河流濕地、水源地等“六邊”,深入實施“四邊三化”“生態廊道建設”等行動,全縣累計綠化造林4.5萬畝,有效推動城區和鄉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40.46%和46.44%,村莊綠化率達36.2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8.2平方米,榮獲“2021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稱號。
通過創立全國首個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建立地役權補償機制和社區共管機制,實現國家公園集體林的統一高效管理,獲評全球“生物多樣性100+全球特別推薦案例”。成立浙江首個“森林銀行”,創新建立“國有資金投入、國有企業經營、林農入股分紅”的林業投融資機制,對碎片化森林資源進行收儲開發,目前已爭取資金5700萬元,用于綠化造林和病蟲害防治。
作為浙江省林業增匯試點縣,開化還首推“零碳相伴”森林碳匯質押貸款,采用“森林碳匯儲量+森林碳匯增量”的林業碳匯組合質押模式,提高碳匯質押貸款融資能力,目前已發放貸款1400余萬元。
點綠成金生態富民
開化縣創新開展國鄉合作經營試點,深化林業經營權改革,縣林發公司以國儲林項目建設為契機,通過國鄉合作模式,流轉集體林地1335畝。探索林地規模經營,以村集體為主導的股份制、“保底+分紅”及林地委托代理等模式,解決林權“碎片化”、經營“分散化”問題。2021年開化縣德臻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芹陽辦事處文圣村開展股份合作,流轉林地2880畝。全縣全年共流轉林地1.23萬畝,同比增加460.2%,直接帶動林業增效林農增收40%。
與此同時,開化縣充分利用林下空間和林下資源,探索推廣林下種植多花黃精、三葉青、鐵皮石斛、竹蓀等多種經營模式,建成林菌、林藥等林下經濟示范基地2.4萬畝,產值8億元,成功推出黃精、靈芝、鐵皮石斛等林下經濟特色品牌。
依托縣域豐富林業資源,開化積極探索康養研學林業旅游模式,推出中國最美森林科普之旅等4條主題森林旅行路線,在古田山自然保護區等10處森林景區設立“康養+研學”基地。2021年開化縣獲評省級森林休閑養生城市,共創成省級森林人家25個、省級森林氧吧5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1個、省級森林康養名鎮2個,全年森林旅游接待人數超過550萬人次,產值達3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