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20年冬天栽的苗子,縣里落實了縣、鄉、村三級林長責任制,苗子有人管護,天旱有人澆水,造林成活率超過90%……”7月19日,正在河南省淅川縣大石橋西嶺村山上護林的石俊俠指著郁郁蔥蔥的苗木說。
這是淅川縣推行林長制初見成效的一個縮影。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區。近年來,該縣以林長制為抓手,以水質保護和綠色發展為主線,持續造林護林,帶動林業產業和生態旅游快速發展。
造林綠化創造“淅川經驗”。淅川縣立地條件差,石漠化嚴重,地方財力困難。當地發揚螞蟻啃骨頭精神,客土造林、多級提灌、專業隊實施,同時植苗造林配以飛播,加快了荒山綠化步伐。全縣累計投入資金20多億元,完成荒山造林30多萬畝,宜林荒山荒地綠化率達95.8%。淅川石漠化治理、困難地造林和合同造林的經驗和做法在全國推廣。
產業富民闖出“淅川路徑”。淅川縣將林果產業作為高效特色產業的龍頭,按照戶均1畝以上果園的要求,先后出臺《淅川縣林果產業管理補助辦法》《淅川縣標準化示范園補助辦法》,明確了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和企業上市等獎勵辦法。今年,縣財政安排補助資金2200萬元,用于軟籽石榴、核桃、大櫻桃、杏李等林果產業提質增效。目前,縣財政累計兌現產業扶持資金9050萬元,吸納社會資金12億元,發展以軟籽石榴、核桃、杏李為主導的林果產業30萬畝,打造3000畝以上示范基地10個、千畝以上基地20個。淅川投資上億元建設了總庫容超過5萬噸的保鮮庫,支持福森集團等企業上馬果品加工項目,高標準建成南陽市規模最大的縣級電商產業園,構建了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全縣林果產值億元以上的鄉鎮2個,千萬元以上的村8個,10萬元以上的農戶30家。
管林興林形成“淅川特色”。堅持植綠、護綠、管綠并重,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先后投資800余萬元,購置應急救援艇、森林防火無人機系統,結合森林防火通信指揮車,初步形成了陸、水、空“三位一體”的森林資源管護網絡。建立健全720人的縣、鄉、村三級林長體系,構建“林長+警長+檢察長+法官”四長機制,開展林業嚴打、林地保護等專項行動,近6年共辦理涉林案件510余起,實現連續39年沒有發生大的森林火災。同時,注重林業科技,先后與中國林科院、河南理工大學等開展科技合作,實施石漠化治理等四大類科技推廣項目,建成智慧林業中心、大石橋荒漠化和丹江森林生態觀測站。
生態旅游打響“淅川名片”。淅川圍繞打造環庫旅游生態圈,提高林業景觀化水平,推動林旅融合、互動發展;科學打造景觀廊道,以三淅高速、環庫公路等為重點,注重植樹造林育花,實現廊道林蔭化、景觀化、精品化,全縣廊道綠化率達92%,建成城市景觀大道3條、城市森林公園5個、游園休閑氧吧10個;培育森林特色小鎮9個、鄉村旅游示范村36個、林旅融合示范園40個,在景區景點周圍新建農家樂餐館200多家,帶動周邊1000多戶低收入農戶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有林長制做保障,我們計劃到2025年,全縣荒山全部得到綠化,庫區消落地和重要河口濕地得到生態修復和治理,重點林區森林資源管護監控率達80%,山區群眾林果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真正做到生態受保護、林業增效益、百姓得實惠”。淅川縣林業局局長梁虎兵說。
上一篇:江西袁州國有林場探索場外造林模式
下一篇:陜西山陽五項林業舉措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