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賦予浙江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示范改革任務。
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林業在實現共同富裕的示范建設中責任重大。
2021年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浙江省政府簽訂《共建國家林草裝備科技創新園協議》。同年10月,國家林草裝備科技創新園領導小組會議在杭州舉行,標志著這個局省共同打造的“創新園”落地浙江并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共建“國家林草裝備科技創新園”不僅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具體行動,也是進一步落實“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的重要舉措,成為助力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有力支撐。
隨著現代林業的快速發展,加快研究和推廣符合浙江山地丘陵的宜機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輕便型、智能型、經濟型、高效型的林業機械裝備已是進一步促進山區林農增收的迫切需要。
自共建協議簽訂以來,浙江省林業系統以服務生產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林機裝備水平為目標,加快園區建設、科研攻關、示范引領,取得了很大突破。
下好園區建設指導棋,破解“卡脖子”難題
在共建協議指導下,凝聚優勢資源,多方聯動多管齊下,浙江力爭將創新園建成人才聚集、充滿活力、極具競爭力的林草裝備科技創新高地。
強化頂層設計,構建高效機制。成立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浙江省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及時解決建設中的難點問題。同時,成立由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提供科學決策和咨詢,確保高效有序推進。
聚焦突出問題,尋求破解良策。聚焦丘陵山地林業機械裝備技術難題,整合林草裝備創新研發和生產資源,構建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深度融合的創新機制,推出一批林業機械產品,輻射帶動全省農林草裝備產業發展。
夯實建設基礎,加速規劃落地。編制完成4.5平方公里的園區整體設計規劃,論證通過核心區控制性詳規方案、可研報告和規劃設計方案,占地450畝的林草裝備研究院、農林機械展示中心和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等已開工建設,1.5萬平方米的國家五金工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當前正加快推進企業入園和8個林草裝備產業類項目的引進。
下好科研攻關動力棋,催生新發展動能
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顯優勢”的思路,浙江省林業系統強化林草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努力實現技術自主可控,掌握創新和發展主動權。
做好需求分析,梳理問題“一清單”。聚焦竹林經營、木本糧油、苗木、林下經濟、森林災害防控等林業重點領域,圍繞整地、撫育、采伐、采摘、山地運輸等重點環節,結合林業企業等林業機械產品需求和技術需求,梳理出林業機械裝備產品需求清單和技術需求清單,進行重點攻關。
落實技術保障,創新協同“一張網”。支持林業機械企業深度參與“卡脖子”技術清單梳理和研發攻關,建立“林企林農出題、高校院所與企業解題、政府助題”的體系化任務型協同創新聯合體,重點開展山地宜機化作業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的科技攻關,加快補齊山地戶外林業機械短板。
強化多方協作,搭建研發“一平臺”。充分發揮創新園平臺、人才、制造等優勢,成立由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永康市政府和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及林草裝備龍頭企業共同組建的“林草智能裝備研究院”,全面負責創新園研發、中試、熟化工作,并分領域確定研發團隊首席專家及成員。
下好推廣示范關鍵棋,發揮“領雁”作用
為推動林草裝備行業現代化,浙江省通過建設一批高質量的林業機械應用示范基地,推動機器換人,機械強林,努力在林業產業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加強宣傳推介,激發科技活力。向林業機械裝備生產企業征集已有的林業機械產品清單,梳理出適用的輕便型、智能型、經濟型、高效型的產品清單,已列入中央和省級農機購置補貼機具范圍的林機產品清單及相關政策。此外,向社會發布了首批林業新機械名錄,通過“送科技下鄉”、全省林業科技周、中國義烏森博會、中國(長興)花木大會等活動大力宣傳林業機械裝備產品。
打造示范基地,推動機器換人。舉辦全省現代林業機械裝備應用推廣、油茶機械化采摘現場觀摩等培訓班,培養一批林業機械專業操作手和專業隊伍;加快建設一批林業機械化應用示范區,充分發揮安吉縣全產業鏈竹林機械、長興縣苗木機械等應用示范區的示范輻射作用,推動林業機器換人。
重塑推廣機制,優化服務體系。建立“林業機械企業+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林農”的推廣機制,探索構建機械統購、租用、作業、培訓、維修等全方位服務體系,扶持成立一批林業機械專業合作組織,培訓一批林業機械專業操作手和專業隊伍,協同發揮基層農機服務站、農機服務組織等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手段、林業機械化項目為載體的新型林業機械服務機制,加強林草裝備應用、推廣和提升。
上一篇:山東蘭陵新建兩處規模化生態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