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林業和草原局不斷優化“南護天山、中建綠洲、北治沙漠”生態布局,積極探索沙漠地區防沙治沙和沙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堅持規劃引領 強化制度管理
今年以來,昌吉州林業和草原局圍繞防沙治沙、特色資源利用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組織編制了《昌吉州林業和草原保護發展“十四五”規劃》(討論稿)和《準噶爾盆地東部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規劃》(討論稿)等相關規劃,對荒漠化防治以及沙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提出了發展定位和目標。昌吉州黨委、人民政府出臺了《昌吉州鄉村治理條例》《昌吉州城鄉人居環境綠化條例》。各縣市結合實際出臺了《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條例》《木壘胡楊林保護管理條例》《準東開發區生態保護條例》等相關配套制度,為推進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推進防沙治沙 構筑生態屏障
通過實施重大生態項目、合理調控水資源利用、大規模治沙造林等措施進行沙化土地治理,完成國家下達“十三五”治理任務的237.7%,有效改善了綠洲生態環境,增強了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發揮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退牧還草、定居興牧,鞏固和完善天然草原、草原無鼠害示范區建設等項目,建成阜康市、奇臺縣、木壘縣、吉木薩爾縣、呼圖壁縣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6個,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改善沙區生態。聯合國土、水利、公安等部門重點打擊非法采沙、非法占用沙漠林地草地、盜挖沙生植物、盜挖硅化木、非法獵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制品等涉林違法犯罪行為。成功申報國家沙漠公園7個,規劃總面積為36.66萬畝,促進了沙漠旅游產業發展。
狠抓科技推廣 助力沙產業發展
為防沙治沙及沙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今年在吉木薩爾縣慶陽湖東慶村實施了《肉蓯蓉提質增效示范園》項目,建設面積300畝,樹種為梭梭接種肉蓯蓉;在吉木薩爾縣三臺鎮喇嘛昭村實施了《大果沙棘提質增效示范園》項目,品種為深秋紅。昌吉州林業和草原局安排專業技術人員跟蹤項目實施,推進果園標準化管理,開展了肉蓯蓉的采挖、切片技術培訓。根據自治區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工作要求,昌吉州成立專家技術服務團,制定了《2021年昌吉州提質增效專家服務團實施方案》,充分發揮服務團專家作用,積極帶領縣、鄉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和果園農戶,采取集中講解培訓和田間現地示范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沙生植物人工種植實用技術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