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安徽省全面啟動了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安徽省亳州市從四個維度持續發力,全力推進江淮運河生態廊道建設工程。經秋季自查驗收,2021年亳州市完成江淮運河兩側15公里范圍內人工造林1.05萬畝,森林質量提升1.02萬畝,建綠、插綠、還綠、增綠成效初現。
一是建立工作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對涉亳州段江淮運河流域兩側各15公里范圍內的宜林荒山荒地、廢棄碼頭、廠礦和沿線裸露地塊開展全面摸排踏查,切實摸清底數并分類統計;建章立制,科學編制《亳州市江淮運河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并把建設任務細化分解到縣區、鄉鎮、村,明確責任區、責任人,按照宜林還林、應綠盡綠的原則,實施江淮運河生態廊道建設工程,聚力實現江淮運河亳州段總體達到連通道路、連續水面、連綿綠化帶、水質達標、景觀提升的“三連一達標一提升”的建設目標。
二是拓寬造林廣度。通過各縣區互聯互動,不斷在增綠擴量上發力,積極打造連續完整、結構優化、景觀優美的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在江淮運河流域15公里范圍內以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溝河堤壩綠化為重點,積極拓展生態廊道兩側植樹造林空間,嚴格按照創建標準,圍繞農田水利、交通運輸等工程,建設森林長廊示范段;在村莊及田間道路、河渠等地段,實施農田防護林網建設提升工程;圍繞鄉村振興、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等工程項目,積極申報創建省級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在城鎮、村莊周邊、道路兩旁、塘溝渠堤壩邊等隙地,見空補綠、見縫插綠,因地制宜發展“五小園”。
三是延伸造林長度。在加大森林生態廊道主干道提升的同時,安徽亳州市在江淮運河流域15公里范圍內的鄉村道路、溝河渠塘、村莊、景區等周邊實施“四旁四邊”綠化延伸工程,延展圍村林、護路護堤林、水口林和游憩景觀林的造林長度,讓綠化深入到僻靜小道,積極打造生態廊道大有格局、小有格調的多層次綠化模式。其中,利辛縣在S306、S308、寧洛高速,西淝河的支流安營溝、羅溝、直溝等,以及茨淮新河、阜蒙河等線路造林綠化長度的基礎上,重新延伸規劃,加大建設力度;譙城區將城際周邊的縣鄉公路,特別是與河南省連通的明河、油河、趙王河等河流兩側的跨區域道路,作為植樹造林的重點地段實施延伸造林工程,提升綠化水平。
四是加大保護力度。按照“保護優先、改善民生、綠色發展”的森林保護原則,全面加強自然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鞏固現有造林成果,強化新造林保育養護,不斷加大中幼林撫育力度。同時,以森林撫育示范片建設為抓手,因地制宜造育結合,全面做好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等森林經營工作,提升森林質量。
上一篇:山東省將打造森林生態功能展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