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長白,潺潺松江;群山疊翠,草木沁香。
初秋時節,走進吉林森工紅石林業局梨樹經營所刺嫩芽種植基地,60萬株刺嫩芽苗木迎風挺立,經過秋雨的洗滌,愈發的蒼翠欲滴。
“我們這個刺嫩芽種植基地是全場32名職工自愿集資入股50萬元建立的,總面積是495畝。今年可收割刺嫩芽桿20萬根,預計收益20%,以后10年平均每年收益能達到100%!”梨樹經營所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梨樹經營所刺嫩芽種植項目只是紅石林業局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面對國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主營收入銳減的困局,紅林人審時度勢,按照新發展理念,把發展的目光聚焦在森林資源綜合開發上。一項項重點工作穩步推進,一聲聲戰斗號角匯聚起了推動轉型發展的磅礴力量,企業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林下經濟接續產業
林業產業要接續發展,林下經濟是一條重要出路。
紅林將林蛙養殖、紅松籽銷售面向員工發包,共簽訂林蛙養殖承包經營合同763份,發包林班1364個,面積26萬余公頃,每年產雌蛙66噸,產值1300萬元;共簽訂紅松籽銷售合同319份,發包林班1008個,紅松130萬株,松籽年產量650噸,產值4000萬。
2018年,利用天保工程給予的轉型發展資金,紅林建設了集旅游集散、林特產品研發、加工倉儲、體驗銷售、旅游購物為一體的森林特色食品加工產業園和紅石國家森林公園集散中心。內設靈芝孢子粉破壁車間,食用菌加工車間,蜂蜜、堅果分裝車間和包裝車間、成品庫和冷庫,具備年產破壁靈芝孢子粉20萬斤和年產食用菌、蜂蜜、堅果25萬斤的加工能力;與吉森食品合作,建立市場營銷機制,讓廣大干部員工在市場開發和產品銷售當中獲得收益。
2021年,按照吉林森工集團發展大健康產業的要求,紅林規劃了總占地面積6.5萬平方米的食用菌規模化種植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總投資1910萬元。一期工程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已建成大棚21棟,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已有14個基層單位入駐基地,發展了水果類、食用菌類、中藥材類共21個創業項目。
自營經濟敢闖敢試
為培養員工技術水平和市場開發能力,紅林多次組織干部走出去學習,使大家開拓視野,轉變觀念。企業利用145萬元的“扶貧幫困基金”和森工集團給予的175萬元小額擔保借款,為有創業意愿的員工,特別是困難員工提供資金扶持;表彰獎勵創業先鋒和帶領員工致富的帶頭人,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自營經濟快速發展。
紅石林場76名員工以集資入股的方式,投資45.7萬元成立合作社,與修正藥業集團簽訂了為期8年的合作協議;經過艱苦創業,建成了1000畝的返魂草種植基地。合作社充分發揮資源、技術優勢,吸納了周邊有意向的合作者參與進來,以公司加農戶方式,與4名員工、5名農戶簽訂了合作建立返魂草種植基地合同,又新增種植面積450畝。目前成為吉林省最大的返魂草種植基地,形成了地域性優勢產業。
林業職工走出大山去創業,敢闖敢試。二道溝林場、板廟子林場、林副產品加工廠、木材經銷處采取公司+職工的模式,單位職工自愿入股,在內蒙古通遼市種植葵花、甜菜、辣根、辣椒,效益可觀。
目前,紅林自營經濟蓬勃發展,林蛙養殖、紅松籽采集、黑木耳種植、靈芝種植、綠化苗木培育、黃牛養殖等項目從業戶數已達460戶,從業人員已達1873人。
生態旅游強勢推進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紅林積極探索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運行發展模式。2019年召開的紅石林業局第七次黨代會,確立了紅林未來五年的“一二三四”發展戰略:緊緊扭住紅林轉型升級這一中心任務,切實做到黨的建設與經濟工作、生態保護與民生福祉兩個統籌發展,努力做強做大旅游康養、林特產品開發、綠化苗木三大產業,全力實現綠美紅林、平安紅林、文明紅林、幸福紅林四個目標。
會后,紅林成立了轉型發展領導小組,把森林旅游確立為轉型發展的主導產業。積極踐行旅游、文化、產業“三位一體”的發展思路,開發以“森林體驗觀光游、森林康養、研學旅行、紅色教育培訓、廉政警示教育”五大板塊為主的“紅色文化+綠色生態”旅游模式,相繼建成了森林氧吧、東北抗聯蒿子湖密營、白山湖景區、紅石雪鄉及花海。
2019年5月19日中國旅游日當天,在紅石國家森林公園森林氧吧舉辦了“紅色吉林行”徒步嘉年華活動,森林徒步賽現場,1.3萬人次圍繞3.5公里的木棧道愜意穿行,人潮涌動,異常火爆。
2019年9月22日,以“白樺獻禮·悅跑紅石”為主題的吉林樺甸紅石國家森林公園半程森林馬拉松鳴槍開跑,來自國內外的3000名選手在“紅葉長廊”的賽道上參加半程馬拉松和10公里徒步賽,與森林親密邂逅。
作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紅石國家森林公園共接待各地研學旅行中小學生5萬余人次。在原有的森林文化、紅色教育基礎上,開發建設了“森林課堂”,開展動、植物標本采集與制作,還設計了本地林特產品生產基地的參觀體驗環節。
2019年12月31日,與紅石花海同屬一地,集民宿娛樂、餐飲購物、觀賞體驗于一體的紅石雪鄉盛大開業。
東北抗聯蒿子湖密營這一紅色資源,吸引多所高校、企事業單位上萬人次前來開展紅色主題教育;特別是在今年建黨100周年之際,又有100多個團隊走進蒿子湖,開展紅色教育。
近年來,紅林轉型發展的文章做得有聲有色。如今,走進紅石林業局,到處散發出昂揚向上的氣息。各項生產井然有序,員工文明和諧,企業步入了轉型發展的快車道,白山松水間處處呈現出一派盎然生機。
展望未來,紅林人有信心把林業產業從“散”向“聚”轉移,產業鏈由“短”向“長”延伸,規模由“小”向“大”拓展,林業產業轉型升級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