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對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進行初步評估,標志著神農架創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邁出堅實一步。
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要求各地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我國首個同時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冠名的地區。森林覆蓋率達91.6%,擁有3767種維管束植物,占全國植物種類總數的12.9%;有脊椎動物636種、昆蟲4375種,已知獸類物種數占全國獸類的14.3%,鳥類數量占全國的30.6%。其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原真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復制性全球少有,其生態產品價值呈現出多樣性、稀缺性、普惠性、約束性等特點。
今年7月12日,神農架成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啟動試點創建工作,并制定《神農架林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工作方案》和《神農架林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方案》,重點開展生態產品調查監測、探索神農架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暢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完善生態補償和回報機制等6方面的工作。生態產品調查監測包括開展森林資源、水資源、地質遺跡、生態景觀本底調查工作,進一步摸清生態產品“家底”,改造升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立覆蓋全區全部生態產品信息平臺。在暢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方面,神農架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提升生態旅游空間溢出價值;壯大生態農林產業,大力推進“六種四養”,加快林下產業發展,打造國家級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推進“旅游+中醫藥康養”戰略,圍繞康養、康療、康體三大主題,打造一批示范康養基地。
神農架林區起步探索創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還將致力于讓生態更加惠民,包括開發更多生態管護員公益崗位,完善獸災保險和農作物、中藥材自然災害保險制度,適當提高補償標準等。同時,探索建立神農架“兩山銀行”,擴大農業風險抵押擔保金規模,推動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
神農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將是一個開放的路徑,今后還將探索發展生態飛地經濟,支持周邊地區在神農架建立生態特區,并推進碳排放權和碳匯交易,研究林業碳匯實現機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措施,力爭到2025年實現GEP到GDP的轉化率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