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綺”“紅韻”“紫云丹霞”“瓣形紅花”“素荷”,僅從這些品種名就能想象出欒川蕙蘭花朵的豐富多彩;“中華之藝”“中透”“金邊藝”“虎斑”“天鶴”等葉藝品種,更是體現了欒川蕙蘭的獨特風采。
近日,河南省洛陽市“欒川蕙蘭”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早已聞名全國的欒川蕙蘭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欒川位于洛陽西南部、伊河上游,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足,晝夜溫差大,四季特色分明,土壤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元素,為蕙蘭生長提供了優良的自然條件。欒川蕙蘭不僅野生資源豐富,而且品質高。
欒川地貌多樣、海拔落差大,氣候垂直變化比較明顯,當地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為野生蘭花生長、變異優化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自然地理條件。欒川蕙蘭因此產生很多奇草異花。
野生蕙蘭在欒川縣15個鄉鎮、管委會均有分布,在海拔700-900米的地域生長較多。
欒川蕙蘭的花具有種類多、花色艷、瓣型美、花香濃郁等特點。花朵種類多為奇花、蝶花、瓣型花、復色花、素花、水晶花等,花色有紅、黃、綠、白、青、朱金、紫紅、粉紅等。
欒川蕙蘭的葉藝品種也有很多。葉片葉質厚,骨感性、直立性很強,邊緣常有粗鋸齒,葉長可達80厘米,有的剛勁,有的婀娜。葉色黃、白、綠相間,葉脈油亮,斑絲紋理明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成就了一方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聞名全國的欒川蕙蘭,也成就了欒川蘭花產業。
欒川蘭農以無性繁殖為主,將多株蕙蘭進行分株剝離,培育成新的擴繁植株。經過多年選育,目前欒川蕙蘭有名貴品種十幾個,如“盧氏蕊蝶”“王氏素荷”“紅韻”“紅唇飄仙”“福星”“中華之藝”“綠綺”等。
近年來,欒川蘭花產業不斷發展,全縣建立具有一定規模的蘭園(棚)831個,總面積6萬多平方米,種植蘭花20萬余盆、200多萬株,年總產值約10億元,年交易額2.6億元。養蘭專業戶和養蘭愛好者覆蓋全縣12個鄉鎮、100多個行政村。
2011年,欒川縣蘭花協會成立,近年來,會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有379名會員。
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帶動了欒川蘭花產業規模化發展。
目前,欒川縣有君蕙蘭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白羚蕙蘭種植專業合作社、蘭鄉種植專業合作社等8個專業合作社,帶動全縣約2400余戶農民種植蘭花。
在當地人稱為“蘭花村”的欒川鄉方村,有個蘭花交易市場,由君蕙蘭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這個合作社是洛陽市林業局審核評定的市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君蕙合作社重視科學培育、種植蘭花,加大現代化生產設施投入,對其他蘭花企業起到了帶頭作用。
“蘭花村”交易市場還是縣科協命名的科普示范基地,是一個集蘭花產品教育、相關技術展示、市場信息資訊服務、蘭文化介紹及科技服務于一體的展示平臺,對引導和帶動欒川蘭花經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欒川蘭花交流中心位于廟子鎮。每月1日、15日為該交流中心和“蘭花村”交易市場的交易日,全縣及省內外的眾多蘭友、客商紛紛來市場進行交流、交易。
在當地蘭花產業發展過程中,欒川縣蘭花協會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協會積極組織會員參加外地蘭展,加強對外交流。近幾年,協會組織會員赴江蘇、浙江、湖北、湖南、云南、陜西、四川、貴州、河北、山東等地開展聯誼活動、參加蘭展。
在各種蘭展中,欒川共獲得特金獎30余個、金獎100余個、銀獎300余個,極大地增強了欒川蕙蘭的影響力。
欒川20多年蘭花產業的發展,基本形成了種植、基質加工雙向發展模式,使農村勞動力有了新的致富門路,使蘭花種植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
據調查,合峪鎮的官莊村、五村有40%的農戶從事蘭花種植業,廟灣村有30%;官莊村已脫貧的28戶農戶有19戶的脫貧項目是養蘭,廟灣村已脫貧的69戶農戶有27戶養蘭,五村已脫貧的31戶農戶有21戶養蘭。
蘭農在蘭花產業化發展中得到了實惠,目前已有約1000余戶農戶通過種蘭養蘭或從事與蘭花產業有關的經濟活動實現脫貧,500余戶農戶走向了致富,有的蓋起了新房、買了小轎車,有的甚至在洛陽市、欒川縣城買了房子,把孩子送到縣城讀書。
在蘭花產業發展過程中,當地百姓對野生資源的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縣林業局發布了《欒川縣植物保護通告》,蘭花協會配合林業部門宣傳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野生蘭花資源的重大意義,組織會員認真學習,進行林業生態保護教育,樹立保護自然野生資源的意識。
據洛陽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林業局將加大對欒川野生蘭花資源的保護力度,加強欒川蕙蘭品種擴繁培育技術研究,進一步提升商品蘭花的產品質量和附加值,著力打造特色富民產業品牌。
高品質蕙蘭成就了欒川蘭花產業,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致富了一方百姓。
下一篇:廣東新增30個自然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