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紅松林能有效恢復森林植被,還能結出松塔、產出松子、提供優質木材。”走在今年新栽植的紅松林里,龍江森工集團葦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陳冬向記者介紹紅松果林的優勢。
龍江森工集團近年重點營造紅松果林,打造生態和經濟效益兼顧的強企富民產業。紅松的結實期長,隨著樹齡的增長,經濟效益會越來越高,真正做到了一代人植樹幾代人受益。
最優選擇
為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增加經濟林種植比例,龍江森工集團制定了紅松嫁接果林三年發展規劃。2019-2021年,集團所屬23個林業局有限公司利用沒有耕種價值的土地、棄置撂荒的沙化地、土質退化的荒山荒地和疏林地營造紅松果林20萬畝。
龍江森工集團生態建設部部長凌長偉介紹,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龍江森工林區可造林面積逐漸減少,在有限的造林地塊增加經濟林營造比例,是必然選擇,也是最優選擇。
過去3年間,葦河林業局共發展紅松果林2萬余畝,分布在513個林班、1190個小班。因為地塊之間距離遠,綜合成本比常規造林高出50%。
“即使這樣,我們依舊不遺余力地發展紅松果林項目,在10個林場(所)營造紅松果林25916畝,嫁接23364株。”陳冬對記者說,為避免雜草、蟲害以及家畜對幼苗的損害,葦河建立了常態化管護機制,各林場每天都有專人上山管護。
強企富民
龍江森工集團大力宣傳發展紅松果林的意義和目的,同時加強種苗培育和科技培訓,儲備專業人才。各林業局有限公司結合實際,多方發力、各顯其能,努力實現企業和職工雙贏。
在培育紅松果林過程中,從建設到產出,葦河林業局實現了企業和管護承包人多種利益聯結。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通過育種育苗、營林撫育等工序每年安置近百名下崗分流人員。項目前期營造和嫁接、種植期管護由林業局和林場兩級管理,到第十年可采收時,實行競價發包,林業局和承包人簽訂合同,一包5年,按地塊或小班逐個評估產量和效益,按照“五五”比例分成。隨著樹齡增大,科學監管設備也會配置,包括視頻監控、無人機監管等,防止效益流失、資源破壞。
社會認可
松子的產量和質量決定著紅松果林的經濟效益。近兩年,隨著市場認可度的不斷提升,松子價格漲了不少。
“每年春節前都是松子產品的銷售旺季,它不僅是人們日常的零食,也能成為餐桌上的佳肴。”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威虎山飲品公司副經理高忠臣介紹,經過多年探索,公司與松子相關的產品逐漸從開口松子、松仁露發展到深加工的松子油、松仁粉和松子牛軋糖。
紅松果林項目的持續經營,使區域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同時,紅松堅果和良種穗條的銷售、傳播,不僅為廣大林區職工群眾帶來了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保護、延續了植樹造林成果。凌長偉介紹,明年,龍江森工集團春季造林將繼續擴大營造紅松林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