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閩考察期間,對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作出重要指示,為新時代福建林業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我們更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以更高標準、更實措施開啟福建林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譜寫林業生態建設新篇章,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
堅持改革創新,著力打造深化林改福建樣板。2002年在時任省長習近平同志的親自主導、推動下,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就了綠水青山,富裕了千萬林農,成為全國林改的一面旗幟。習近平總書記在閩考察期間,強調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力爭實現新的突破。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閩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更好實現“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目標,在三明、南平、龍巖等地深入實施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工作,繼續為全國深化林改打造“福建樣板”。一是做大經營主體,提高規模效益。針對林改后林農“單家獨戶怎么辦”問題,完善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運行機制,建立完善林權流轉信息共享制度,促進林地經營權流轉,大力培育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股份)林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提高林業經營效益。二是做活金融產品,注入發展動力。針對發展林業“錢從哪里來”問題,進一步完善資產評估、森林保險、林權監管、快速處置、收儲兜底“五位一體”的風險防控體系,繼續推廣“閩林通”系列普惠林業金融產品,探索推進公益林、天然林保護補償補助收益權和集體林地經營權抵質押貸款,拓展林業投融資渠道,增強林業發展后勁。三是做優經營制度,確保永續利用。針對“樹怎么砍”問題,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和林木采伐制度改革,深入實施順昌縣等3個全國森林經營試點建設,深化國有林場改革,開展百場對接百村活動,創新林場與林農合作新模式,加快推進現代國有林場試點建設。同時,擴大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范圍,最大限度保障林農合法權益。四是做強固碳能力,服務“雙碳”目標。針對“碳達峰碳中和融入生態省建設”問題,積極開展“森林停止商業性采伐”等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創新,穩步推進林業碳匯項目建設,拓展和提升林業固碳能力,同時探索推廣會議碳中和、一元碳匯等場外林業碳匯交易,力爭林業碳匯發展水平保持全國前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堅持保護優先,傾力建設國家公園武夷樣本。武夷山國家公園作為全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保存著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被譽為“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世界”。習近平總書記在閩考察期間,親臨武夷山國家公園,明確提出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閩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機制創新,把全國唯一列入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守護好、建設好,為子孫后代留下珍貴自然遺產。一是強化保護措施,打造世界典范。加快實施武夷山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切實保護武夷山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文化遺產原真性、完整性,將武夷山國家公園打造成為生態文明體制創新的典范、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的典范、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社區發展互促共贏的典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二是完善科學體制,提升治理能力。持續組織實施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完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國家公園基礎設施,推進資源監管網格化、信息化建設,提升國家公園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三是加強科學研究,強化科技支撐。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國家公園科技人才培養和研究院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注重借力借智,全方位開展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協作,加強人才交流,共同開展科考、科研,不斷提升國家公園科技支撐能力。四是堅持綠色發展,改善民生福祉。堅持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統籌生態保護與社區經濟發展關系,引導有序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茶業等綠色富民產業,提高周邊群眾共建共享共管國家公園積極性,為我國在南方集體林區、重要旅游區建設國家公園提供可借鑒推廣的“武夷樣本”。
堅持系統觀念,聚力構筑八閩大地生態屏障。福建是全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森林覆蓋率、植被生態質量、生態文明指數均居全國第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閩考察期間,強調這些年福建更加郁郁蔥蔥了。綠色是福建一張亮麗名片。要接續努力,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強森林資源和生態保護,提升森林、濕地等重要生態系統功能,厚植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生態優勢,守護國家生態安全東南屏障。一是建好林長制,實現林長治。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明確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并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強化專業護林員、基層林業站、林業行政執法等隊伍建設,通過“林長制”實現“林長治”。二是守好保護地,實現統一治理。加快各類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和監管,健全風景名勝區管理制度。深入實施濕地保護與修復、極度瀕危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保護等工程,推進濕地名錄編制和發布,使各類保護地得到科學有效管護。三是管好“兩種林”,夯實生態本底。堅持資源保護和權益保障相統一,進一步健全生態公益林、天然林等管護制度,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逐步拓展補償范圍、提高補償標準,調動群眾保護積極性,使公益林、天然林得到科學有效保護,夯實生態省的綠色本底。四是用好智能化,保護高效率。創新林地保護管理、森林防火、資源管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長效機制,加大新技術在林業資源監管上的應用,加快建設智慧林業監測監管信息平臺,建立“天空地”一體化感知體系,構建全覆蓋、網格化的森林資源立體監管體系,提升林業資源監管效率。
堅持生態惠民,全力推動生態成果全民共享。福建森林覆蓋率已連續42年保持全國首位,竹木產業、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綠色富民產業突破千億元規模,興林富民基礎扎實,生態文明意識較強。習近平總書記在閩考察時強調,要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著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拓展居民收入增長的渠道。我們要大力開展國土綠化美化,精準提升森林質量,著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全面提升林業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林業生態產品。一是建設綠美八閩,打造宜居環境。堅持山上山下、城市鄉村、沿海山區綠化美化和增量提質協調推進,持續開展百城千村、百園千道、百區千帶等“三個百千”綠化美化行動,促進城鄉綠化一體化。結合松林改造提升和防火林帶建設,加快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建設,優化樹種林種結構,打造處處綠樹成蔭、四季繁花似錦的宜居環境。二是壯大綠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持續培育壯大木材加工、竹產業、花卉苗木、林下經濟和森林旅游等“五個千億”產業,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扶持林區群眾發展特色林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并通過品牌創建、專業園區建設、新興產業培育等措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鞏固精準脫貧成果,全力助推鄉村振興。三是弘揚生態理念,促進和諧共生。以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國有林場、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為載體,加快培育一批自然教育基地,推進建設一批林業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基地,并依托植樹節、濕地日、愛鳥周、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等,深入開展林業生態文明宣傳活動,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林業生態建設新機制,推動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上一篇:貴州林下經濟強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