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地方傳真 >

塔源:特色產業激發轉型活力

發布時間:2021-04-04 09:33:47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源鎮林場地處密林深處,G111線從加格達奇區至塔源130公里,林碧線公路從呼中區至塔源130公里,近期建設的省道新林至興華公路,穿過塔源,三線交會,疊加成點,為塔源增添了轉型發展機遇和新動能。塔源林場利用特殊的地理優勢,多角度尋找產業轉型的切入點,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37671579750061763.jpg


新業態釋放新動能


塔源確定了“以路帶沿線”的經濟發展思路,采取股份制經營模式,由林場負責規劃建設,林場職工承租經營,圍繞旅游做服務,以服務促旅游,打造出了有特色、有規模、有標準的綜合性服務區。


“老樹根工藝品、山產品銷售店入駐服務區僅僅一個半月,銷售額就達到10多萬元。”老樹根工藝品有限公司經理劉永慶說。停伐后,劉永慶多方學習、反復研究,希望把林場施業區內的大量風倒木、漂流木、形狀特異的老樹根等廢棄木材進行藝術加工。2015年,在林場的支持下,他注冊了“大興安嶺老樹根工藝品有限公司”。在參加首屆中俄博覽會和黑龍江文博會期間,公司1000多件展品銷售一空。現在公司已發展出時尚家居、茶臺、靈芝畫、木燙畫、樹皮工藝等10余個產品系列。


北山服務區內的伊勒呼里山合作聯社是塔源林場結合“愛情”主題新打造的旅游景觀建筑。廊內設有從一步相識、兩步相知……到九步共白頭,再到三生石前許下心愿,九步過后緣定三生廊道。


塔源還有華羅庚林業情懷紀念館,大興安嶺巖畫群等獨具特色的展館,民宿特點的“新龍蒙客棧”,東北特色的飯店、知青食堂、知青賓館等,形成了文化、根雕、餐飲、住宿等多元經濟發展新格局。


內引外聯擴大產業規模


依托政策優勢,培育壯大“新字號”,將招商引資與盤活企業固定資產相結合,塔源鎮場成功引進大興安嶺印象北極食品有限公司,實施松仁、松籽及山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300余萬元,廠房改造2680平方米,搭建鋼架晾曬大棚3600平方米及場地硬化。企業已經投入生產,預計年可實現產值1500萬元,解決就業崗位50個。2019年9月,印象北極食品有限公司拓展生產經營渠道,從俄羅斯進口20噸雪松松籽試生產,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塔源鎮(場)黨委書記肖海波說:“塔源至興華公路的開通,可以直接連通黑河市進入自貿試驗區,印象北極偃松籽廠搭上‘一帶一路’的班車,產品可以走出山、走向世界”。


目前塔源鎮(場)有各主營業務10項,經營業戶40多個,林業企業主營業務正在逐步重構,集體經濟實力逐步壯大,企業和職工收入不斷提高。


種養業撐起轉型一片天


在黨建的引領下,塔源正持續凝聚著發展活力。


林場女工董彥玲曾因丈夫手術欠下了債務,機關黨支部書記張建成帶領黨員主動聯系她,扶持她養殖木耳。大家幫她請來師傅,從做菌、養菌、下地,到后期的采摘、晾曬都提供了技術和人工支持,還利用電商平臺幫她銷售木耳。


“今年,我家養殖3.5萬袋木耳,不算我和愛人的工資收入,我家今年純增收2.8萬元。這多虧了咱機關黨支部的大力幫助。”董彥玲高興地說。如今,塔源鎮(場)養殖黑木耳最多時達到23戶,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


職工王媛、鄒加福夫妻二人均是下崗職工,靠打零工維持生活。他們在營林、防火黨支部的幫助下,開始從事養蜂業。支部書記請來專家幫忙,并找來養蜂技術書籍指導他們邊學邊研究。幾年間,他們從養蜂門外漢變成了行家,從開始的10箱蜜蜂發展到現在的170多箱,釀造了甜蜜蜜的生活。


“做養蜂這一行雖然辛苦,但能提高家庭收入,今年的170多箱蜂,即使只產了3000多公斤蜂蜜,凈收入也有4萬元。如果沒有支部的幫助,就不會這么快脫貧。”王媛說。


“現在全鎮(場)20戶貧困戶已全部實現了脫貧。”工會主席魏淑萍指著辦公室貧困戶對接版圖說。

作者:郭蘇民責任編輯:齊琪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