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這是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而奇跡的背后是萬千攻堅楷模無私的付出,榮光的匯聚是所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工作者不悔的堅守。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也涌現出一批批披堅執銳、勇擔使命的師大身影。他們懷揣家國理想,發揮專業特長,一腔熱血地奮戰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滿懷熱情地奮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續寫了新時代師大人的榮光。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讓我們一同走進師大人的扶貧事跡,致敬脫貧攻堅一線的每一位英雄,從榜樣的身上汲取繼續奮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2月21日晚22:00,廣西衛視播出《八桂新風行——"泥腿子教授"鄧蔭偉》欄目,講述了我校鄧蔭偉教授用科研助力脫貧攻堅的故事。
在研究林木的40多年時間里,他常年奔走在廣西的山川溝壑,田間地頭。并通過科技手段破解銀杏樹掛果周期長,油茶產油量低等難題。使大批農民因此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鄧蔭偉教授的車12年里,行程13萬公里,他帶領他的團隊在桂北的主要科研示范基地和貧困山區來回奔波著,車尾箱里是沾滿泥土的農具。
鄧蔭偉教授說:"我現在作為林業工作者,肯定是自己只要能活動,就一定要把科研的新技術、新成果,推廣到老百姓當中去,幫助老百姓增收。”
為了白果開花授粉,他可以長達半個月堅守在銀杏樹周圍;為了推廣油茶良種,他幾乎帶隊跑遍了廣西的主要油茶產區,在農民家門口搞起“試驗林+現場培訓”,實地給農民講解油茶良種與豐產栽培的相關技術。他就是自治區鄉村科技特派員、我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鄧蔭偉。
一、奔走山川換新貌
在研究林木的40多年時間里,他常年奔走在廣西的山川溝壑、田間地頭,并通過科技手段破解銀杏生長周期長、油茶產量低等難題,使大批農民因此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他堅守油茶、銀杏、金花茶等項目,讓這些廣西最具特色的經濟林樹種,成為農民脫貧致富“搖錢樹”。據不完全統計,鄧蔭偉主持或主要參加完成的油茶、銀杏、金華茶等繁育栽培項目經過推廣后,讓廣西乃至全國的數百萬農戶受益,累計為社會創造效益達三十多億元。
“作為一名科教工作者,我備受鼓舞、十分振奮,我將一如既往,繼續努力,帶領團隊積極探索、大膽創造更多優秀的科研成果,服務鄉村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將科研成果作用在祖國田間大地上,為廣西鄉村振興建設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在山上找項目,在地上種植物。40余載的光陰里,鄧蔭偉在實驗室和田地間不停地奔波。他將先進的科研成果、寶貴的先進經驗帶到田間,讓農民實現增收,脫貧致富;讓鄉村煥然一新,走向振興。
二、技術扶貧破難題
鄧蔭偉的技術扶貧之路,改變了很多村民的命運。農民們沒有經驗、沒有技術,鄧蔭偉就介紹經驗、教授技術,破解了困擾農民已久的難題。在村民心中,鄧蔭偉是無私的好人,不僅不收村民一分一厘,還要自掏腰包給農民送化肥。每當鄧蔭偉來到農家,農民們都會熱情地拉著他的手,邀請他到家里吃飯。鄧蔭偉給予農民們的幫助,都被大家記在了心上。農民們在鄧蔭偉的鼓勵下,努力開發油茶產業,如今,貴港、玉林地區已實現“桉”改“茶”,帶動了油茶產業的發展,桂北地區已建立油茶豐產栽培示范林300畝和輻射推廣林十多萬畝,比同類林提高三倍產量,為廣西油茶產業發展實現年產值200億元做出了較好的示范樣板。
三、耕耘事業守初心
在12年的時間里,鄧蔭偉開的車行程13多萬公里,帶領他的團隊在桂北的主要科研示范基地和貧困山區來回奔波著。他的車的尾箱和后座放置的不是日常的生活用品,而是沾滿了各種泥土的農具。這位“泥腿子”教授從事林業科教四十余載,不忘初心、持續耕耘,從一位林業科學工作者到一位人民教師,他把科技成果應用在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積極發揮農業創新、科技聚集與成果擴散作用,以農業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為加快廣西農業科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源源不斷地注入“廣西力量”和“師大力量”。
上一篇: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