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地方傳真 >

“十四五”期間寧夏將實施“七個百萬畝”林草工程項目

發布時間:2020-05-18 15:56:12  來源:寧夏日報

1589788724580628.jpg

俯瞰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片由自治區林草局提供)


檸條、花棒攀上南山坡,讓沙坡頭更有看頭。今年春季國土綠化,中衛市首次嘗試環繞沙坡頭南山坡200余米梯次栽植爬山虎、檸條、花棒、連翹等,提升植被覆蓋率。中衛市圍繞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立足“一帶兩廊”規劃布局,力爭實現生態治理和經濟林產業突破。


我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以黃河為“干”,以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為“脈”,布局生態屏障建設,遵循降雨線分布和不同區域水資源分布規律,適地適樹,高質量推進國土綠化,釋放多重生態效益。


綠樹縈村,深耕產業,培育中部干旱帶“綠色水塔”。今年,圍繞南華山外圍水源涵養林建設,海原縣繼續發力山川綠化,補齊生態短板,截至目前,已完成國土綠化任務4.95萬畝,寫意“山綠民富”篇章。


精準提升造林質量,擴大綠量做“加法”。我區持續實施六盤山重點生態功能區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區域造林綠化、引黃灌區平原綠洲綠網提升、南華山外圍區域水源涵養林建設提升和同心紅寺堡文冠果生態經濟林建設“四大工程”。2016年以來,已累計完成營造林517.74萬畝。


在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草方格使用的麥草腐化后,形成“沙結皮”,這是幾代治沙人汗水的結晶,有了它,就可以幫助荒漠完成自然修復。消減存量做“減法”,我區依托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促進荒漠化治理綠色循環發展。同時,采取圍欄封育、補播改良、人工種草等措施,有效提升草原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全區已連續20年實現沙化荒漠化土地“雙縮減”。


鼓勵支持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個體工商戶等組建家庭林場、專業合作社,吸引國企、民企等投入專業化生態保護……創新制度,提高質量做“乘法”,我區探索多類型造林主體參與國土綠化,激發全社會造林綠化的動能。


截至目前,全區1530.8萬畝森林資源納入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范圍,禁牧封育區內林草覆蓋度增加到40%以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下降到6.9‰,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增添新綠的同時,注重管護,風險防控做“除法”。


塞上山川增綠,種出風景,種出效益。通過國土綠化、生態產業、生態補償、庭院經濟、生態護林員補償扶貧等七項措施,形成林草生態建設融合脫貧攻堅的工作合力。據統計,2019年9個貧困縣(區)共完成造林任務99.3萬畝,其中“五縣一片”深度貧困地區完成造林33.9萬畝,造林用苗5800萬株,使用1.5萬戶建檔立卡戶苗木1852萬株,苗木收入1.8億元以上。28.6萬人次參與植樹造林,勞務總收入達4340萬元以上。


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間,我區還將實施“七個百萬畝”林草工程項目,即百萬畝人工造林、百萬畝特色經濟林建設、百萬畝退化林改造及未成林補植補造、百萬畝退化草原生態修復、百萬畝濕地保護修復、百萬畝人工促進生態修復,百萬畝自然保護地智能化體系,筑牢“三山一河”生態屏障。


自治區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林草改革發展將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林草高質量發展、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主線,以自然保護地建設和林草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為重點,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的生命線,筑牢祖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責任編輯:朱子桐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