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森林公園累計達897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達474處,風景名勝區達1051處,地質公園達613處,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達111處。世界自然遺產14項,自然和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地質公園達39處。
3月11日,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2019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本網對公報中有關自然保護地數據進行了梳理。
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達到899處
全國濕地總面積穩定在0.53億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2.19%,提前完成2020年濕地保護修復的目標任務。扎實推進濕地分級管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了《國家重要濕地認定和名錄發布規定》,組織申報和考察論證國家重要濕地127處。實施濕地工程和補助項目387個,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補助30處,安排退耕還濕2萬公頃,恢復退化濕地7.3萬公頃。158處國家濕地公園通過試點驗收,3處晉升為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達到899處。組織開展了56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監測。強化濕地宣傳教育,發布《西寧宣言》和《海口倡議》,推動長江流域重要濕地和濱海濕地保護和修復。
國家沙漠(石漠)公園累計達120個
全國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26萬公頃,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凈減少,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營造林20.8萬公頃,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完成營造林24.75萬公頃。封禁保護區新增8個,封禁總面積累計達174萬公頃。出臺了《在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范圍內進行修建鐵路、公路等建設活動監督管理辦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累計達120個。啟動了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
自然保護地最新數據
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東北虎豹、祁連山、大熊貓、海南熱帶雨林等4個國家公園完成總體規劃編制,東北虎豹、武夷山等5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作為獨立登記單元,初步完成了自然資源所有權邊界劃定和確權登記。新建國家地質公園8處,新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地1處、世界地質公園2處。
新建國家森林公園11處,國家級森林公園累計達897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達474處,風景名勝區達1051處,地質公園達613處,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達111處。世界自然遺產14項,自然和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地質公園達39處。
野生動植物保護和濕地城市認證
制定中國植物保護戰略(2021-2030年)計劃。開展第二次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完成43個項目49個動物物種和300多種植物的調查工作。全國共繁殖大熊貓60只,存活57只,全球圈養大熊貓數量達到600只。
召開了虎豹跨境保護國際研討會,與俄羅斯、奧地利、丹麥啟動了新的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項目。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2021年在中國舉辦《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推進國際濕地城市認證工作,新指定7處國際重要濕地,開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監測并發布白皮書。
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木本糧油、林下經濟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于促進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木本糧油、林下經濟、花卉竹藤等綠色富民產業。141家林業企業被認定為第四批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總數達519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出臺了《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
公布了第三批國家森林步道名單,推出3條國家森林步道示范段。
公布了100家森林體驗、森林養生國家重點建設基地。
推出了10條特色森林旅游線路、15個新興森林旅游地品牌、13個精品自然教育基地。舉辦了2019中國森林旅游節。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約18億人次,同比增長12.5%,創造社會綜合產值約1.75萬億元。
防治沙226萬公頃、保護修復濕地9.3萬公頃
2019年全國共完成造林706.7萬公頃、森林撫育773.3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314.7萬公頃、防沙治沙226萬公頃、保護修復濕地9.3萬公頃。2019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授予北京市延慶區等 28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全國國家森林城市達194個。
發布《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國家標準。福建省廈門市等8個城市被授予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河北省晉州市等39個城市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河北省正定縣等72個縣城被授予國家園林縣城,浙江省泰順縣百丈鎮等13個城鎮被授予國家園林城鎮。
以上數據,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
上一篇:地質公園: 地球演變的實物檔案
下一篇:仙鶴的故鄉——扎龍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