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視新聞《朝聞天下》“文化中國行”欄目推出《玉扣紙:一紙千載風華涌 千錘百煉成玉扣》,聚焦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明市寧化縣治平畬族鄉“玉扣紙制作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治平畬族鄉位于寧化縣西南部,境內15.9萬畝毛竹連綿似海,當地以嫩毛竹為原料的手工造紙歷史悠久,有“玉扣紙鄉”“紙都治平”之譽。茫茫竹海孕育出傳承千年的古法造紙技藝,制作的玉扣紙瑩潤如玉、厚重響張、扣之有聲,是中國名紙之一。2019年,“玉扣紙制作工藝”被列入省級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福建省作為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在實施方案中提出,深入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做好竹產業、竹科技、竹工藝、竹文化文章。加強林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寧化縣有竹林面積45萬畝,是省級現代竹業重點縣和省級筍竹精深加工示范縣。近年來,寧化縣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做優竹一產、做強竹二產的同時,充分挖掘傳統土特產玉扣紙的竹文化內涵,做好“玉扣紙+”文章,實現竹產業全鏈條發展。
玉扣紙+電子商務。玉扣紙質地優良,是書寫、繪畫和印刷古籍的一流紙箋,目前仍有市場需求。寧化縣積極打造非遺品牌,2020年6月“寧化玉扣紙”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次年成立寧化玉扣紙文化發展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復興玉扣紙制作工藝。2024年,治平畬族村(筍竹)、坪埔畬族村(玉扣紙)入選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治平畬族鄉對多處傳統紙寮進行了修復,評選出多位玉扣紙制造技藝非遺傳承人,鼓勵非遺傳承人通過網店、微信新媒體平臺接單生產。
玉扣紙+學術研究。2019年3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印刷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等單位的20余名專家、教授、學者前來寧化開展玉扣紙制作工藝文化學術考察活動。2019年以來,中國科技大學手工紙研究所所長湯書昆教授,每年帶領學生團隊深入寧化治平開展玉扣紙學術研究,并指導胡鋮、雷長天等非遺傳承人,提升玉扣紙制作工藝水平。2022年以來,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副教授陳瑤帶領團隊對治平玉扣紙制作技藝與歷史開展調查和研究。陳瑤所著的《玉扣紙:閩西手工造紙業的社會史研究》獲評《中華讀書報》2024年度10種傳統文化好書。獨立影像作者鬼叔中(甯元乖)先后制作兩部紀錄片并出版書籍,完成治平造紙文化遺址普查和玉扣紙文化地圖制作。
玉扣紙+旅游研學。寧化縣在治平畬族鄉建成全省首家玉扣紙文化體驗館——紙都治平館。依托該館,建立了中國科技大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教學基地和實踐基地。2024年,畬客文化研學基地接待游客和研學團隊3萬余人次。
玉扣紙+非遺文創。寧化縣把玉扣紙與另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活字印刷術(寧化)”相結合,實現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寧化“木活字印刷術”代表性傳承人邱恒勇用玉扣紙印制的《弟子規》《千字文》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已有上百種,暢銷海內外。2024年,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用寧化玉扣紙文化發展企業生產的玉扣紙重印古籍善本《明福河陳心齋刻本》。
下一步,寧化縣將與三明學院合作,開發玉扣紙主題文創產品,制作書畫裝裱作品、版畫、寧化名人書畫作品、線裝古籍等伴手禮,并利用海峽兩岸文博會等平臺推介玉扣紙,帶動玉扣紙產業的發展。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