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地處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全縣沙漠面積3875.9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66.2%,沙漠、戈壁、高山等不能利用或難以利用的土地超過94%,綠洲面積不足6%。同時,全縣干旱少雨,綠洲地區年均降水量僅47毫米,蒸發量2339.7毫米。
近年來,于田縣深刻理解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明確“要生存、先防沙,要發展、必治沙”的理念,大力發展沙產業。通過政府引導、政府搭臺,讓群眾參與到防沙治沙工作中,實現防沙治沙可持續發展,有力推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于田段治沙工作。
全縣充分發揮當地農戶喜歡種植肉蓯蓉、玫瑰花的優勢,堅持防沙治沙產業化。政府負責修建配套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以及高大沙包的工程固沙項目建設,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動員本地農戶參與種植。農戶負責平整土地、苗木種植、簡易滴灌和后續管護。
按照“誰投資、誰種植、誰受益”的原則,將國有未利用土地劃轉村集體管理,由村里從實際出發,對有意愿發展沙產業的農戶,按照每戶50—200畝不等規模分配給有種植能力的當地農戶。
針對距離縣城10公里以外、開發難度較大的地塊,于田縣加強與企業的配合,引進瑰覓生物等龍頭企業,投資種植肉蓯蓉、玫瑰花等兼具生態和經濟效益的植物,推動產業發展與防沙治沙融合。同時,通過采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沒條件、有勞動能力的農戶通過打工增收。
于田瑰覓生物公司自落地投產以來,已帶動周邊8個鄉鎮、5400余戶農戶種植玫瑰花,每年解決本地臨時用工23萬人次,帶動周邊2萬余名農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在縣工業園區附近10萬畝肉蓯蓉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帶動本地群眾穩定就業2600余人,人均月工資3000元以上,季節性用工2800余人,有效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
為解決肉蓯蓉和玫瑰花產業發展鏈條短、帶動群眾增收能力不強等問題,于田縣引進新奇康藥業、神華科技、新疆正源藥業等公司,完善“產+銷”鏈條。投資建設于田縣道地中藥材交易市場,集商品集散、產品加工、價格信息匯聚、倉儲物流、電子商務于一體,肉蓯蓉畝產由不足5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市場交易價格大幅提高、更趨穩定,有力帶動群眾種植積極性。
目前,全縣通過發展紅柳、梭梭等生物治沙21.1萬畝,全縣已接種肉蓯蓉18萬畝。今年,農民主體自主參與新種植2.3萬畝。
此外,于田縣在無水源條件的沙漠空白帶,引進華能集團、華電集團等國企開展光伏鎖邊治沙,還創新“梯田治沙”模式,將高大沙丘從高到低分割為梯田,采取“工程治沙+生物治沙”模式,大大降低了農戶投入。
于田縣將系統謀劃、統籌發力、完善規劃,確保實現綠洲外圍空白區全部連起來、綠洲內部風沙危害區完全治得住、重點防護區守得住,為打贏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作出于田貢獻。
上一篇:從“沙進人退”到“沙里掘金”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