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縣位于安徽省東部,西漢置縣,古稱椒邑,至今已有2200多年,全縣轄10個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國土面積1568平方公里,人口48萬,地理位于北緯31°51′——32°15′,東經117°49′——118°25′,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15.6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840-98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為221天。地理區位、氣候條件和土壤類別和美國薄殼山核桃原產地相近,全椒縣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引入種植薄殼山核桃(碧根果),目前長勢良好,最大胸徑48公分,最大單株產果30公斤。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4〕68號),自2014年開始,全縣以薄殼山核桃“一棵樹”為突破口開展大規模種植,調整農村林業種植結構,探索了一條綠色富民產業,推動鄉村振興,努力建成在全省有位次、全國有影響的特色產業。
全椒縣金潤園林公司薄殼山核桃基地
全椒縣薄殼山核桃建設成果
目前全縣已發展連片100畝以上的種植基地6萬畝,位居全國縣級規模之首,造林公司和大戶達到67家,其中連片栽植500畝以上的規模企業24家。通過標準化栽培管理,部分地塊已開始掛果,2019年產果120噸,占全國總產量20%左右,三年后陸續進入盛果期,年產量將達到3000噸以上。建成以薄殼山核桃為主的省級森林村莊1個、道路綠化10公里,建立國家林業局山核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示范基地6個、新品種區域試驗基地1個,國家林業局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個、省級現代林業示范區1個、市級現代林業示范區6個、省級家庭林場1個、省級林業示范合作社2個。2019年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碧根果采摘節。
全椒縣種植薄殼山核桃主要經驗措施
堅持規劃優先,突出產業引領。全椒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全椒縣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規劃到2021年發展8.5萬畝薄殼山核桃,以石沛鎮、六鎮鎮、馬廠鎮和大墅鎮的丘陵崗地和山區坡耕地為重點布局,在全縣建立1000畝以上的產業基地不少于20個,500畝以上的產業基地不少于30個。對連片種植100畝以上的,每畝補助3000元,分6年兌現,截至2019年,已累計發放9000萬元。規劃引進有實力的薄殼山核桃深加工企業,打造薄殼山核桃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目前企業已建立倉儲冷庫600立方米,縣政府主要領導已主動招商,正在對接“安徽洽洽集團”。制定《2018-2020年薄殼山核桃產業扶貧方案》,實施產業扶貧“雙千工程”,即到2020年底幫扶1000個貧困戶發展1000畝以上,對貧困戶栽種0.8畝以上的,每畝補助1600元,四旁零星種植的,每株補助60-150元。
嚴格規范經營,提升產業質量。一是重規范。出臺了《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管理暫行辦法》《薄殼山核桃產業造林檢查驗收辦法》《薄殼山核桃種苗管理辦法》,嚴把“規劃設計、種苗來源、施工過程、造林質量、撫育管護、檢查驗收”六個重點環節。按照驗收辦法,前6年一年一驗收,當年驗收不合格的,限期整改,補助時間順延1年,連續2次整改不合格的,取消補助政策。對產業建設成效明顯的企業大戶,在資金項目上優先支持。二是建基地。全縣建立了9個500畝以上標準化示范基地,其中創建6個國家林業局山核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示范基地,同時建立孤山林場、長林公司兩個良種繁育基地,以此引領帶動全縣產業標準化發展,努力提升建設質量。三是強保障。以退耕還林到期的楊樹林地、退化林地和低效林地全面啟動優化樹種工程,為發展薄殼山核桃產業提供空間支撐。四是補林下。積極引導企業走“以短養長”之路,實行“林藥間作、林苗間作和林下養禽”。2019年,發展林下經濟面積1.5萬畝,畝均增收1500元。
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產業水平。一是強化科技合作。與亞林所、省林科院、南林大、南京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開展豐產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研究。成立安徽省首家薄殼山核桃博士后工作站,創新合作方式。二是強化科技培訓。聘請省薄殼山核桃首席專家為技術顧問,每年舉辦現場培訓8-10次,年培訓800人次左右。三是強化科技服務。成立薄殼山核桃產業協會,建立產業微信群,定期向造林主體發送造林撫育、病蟲害防治、施肥、整形修剪等技術信息,開展群內交流討論,組織開展外出學習考察,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提高。印制《薄殼山核桃指南》手冊,讓企業和大戶掌握栽培技術和每月工作要點。
助力脫貧攻堅,激發產業動力。一是扎實推進“雙千工程”。計劃到2020年底,實現1000戶貧困戶栽種1000畝以上薄殼山核桃。今年全椒縣安排19名技術人員包戶到人,印制幫扶工作日志、栽培管理技術要點和產業扶貧政策宣傳單,張貼到戶、宣傳到人、定期隨訪指導。目前全縣共有413戶貧困戶栽種薄殼山核桃546畝。二是著力推進大戶帶動。全縣薄殼山核桃企業共流轉369戶貧困戶土地3850畝,年支付流轉費187萬元,戶均增收5067元;吸收196個貧困戶就近就業,人年均收入0.8萬元。三是實施貧困村產業扶貧。利用扶貧項目資金在襄河鎮老觀陳村、石沛鎮白廟村、馬廠鎮三合村、武崗鎮中心村營造薄殼山核桃923畝,受益貧困戶83戶228人。
全椒薄殼山核桃發展目標
繼續擴大種植規模。繼續實行縣級財政補助政策,引導有實力的企業投資薄殼山核桃產業建設,以薄殼山核桃“一棵樹”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到2023年,全縣成片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到2030年發展25萬畝,其中以國有林場為主體發展優質用材林10萬畝,形成規模經營和產業集聚效應。建成10個500畝以上標準化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同時以四旁植樹為突破,打造薄殼山核桃道路綠化、河渠綠化、村莊綠化示范點,建設薄殼山核桃不同類型產業發展模式。
選育新品種,提升產業質量和品質。在國家林業局山核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指導下,逐步篩選果形大、品質好的優良新品種發展產業,對前期品系不清的造林地塊進行改良嫁接,同時開展薄殼山核桃產業森林經營認證和林產品認證,整體提升全縣產業質量和效益。
推廣新技術,提升產業科技含量。成立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研究所,鼓勵企業和大戶與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進行自主創新、自主研發,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同時要充分發揮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產業協會的職能作用,指導企業和大戶規范經營、標準化生產。
打造新亮點,提升示范引領帶動。以6個國家林業局山核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示范基地為重點,做成精品工程、亮點工程,實現豐產栽培,切實起到龍頭作用,引領帶動全縣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以石沛鎮太禾公司薄殼山核桃基地為核心,打造全椒縣吳敬梓國家森林小鎮,建立薄殼山核桃博物館,建立全國碧根果交易集散地。每年固定舉辦薄殼山核桃產業國際高峰論壇暨碧根果采摘節。積極申報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薄殼山核桃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
培育新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有機融合。逐步加強產業鏈的深度挖掘,實現一、二、三產有機融合,從育苗開始到產品深加工,從示范基地建設到地理標志注冊、森林產品認證及名優品牌創立,都要早考慮、早謀劃,提升產品附加值。
上一篇:張宗堯:在奮斗的路上堅毅前行
下一篇:薄殼山核桃,集大地之靈氣
安徽全椒能打造薄殼山核桃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