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7日是第31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6月15日,國家主場紀念活動在寧夏銀川舉辦。活動呼應聯合國發布的全球主題“修復土地、釋放機遇”,以“科學治沙、興業利民”為國內宣傳主題,面向公眾、動員青年,重點展示我國荒漠化防治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凝聚社會共識、匯聚各方力量,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
活動由國家林草局、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博鰲亞洲論壇主辦。啟動儀式上,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活動,點亮大家心中的綠色希望和夢想,激勵更多的青年朋友關注荒漠化綜合防治,為綠化祖國和守護地球、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長發表了視頻致辭。博鰲亞洲論壇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林草局簽署防治荒漠化國際合作項目備忘錄。活動現場播放了“三北”工程建設、沙塵天氣科普宣傳片等。主辦方、承辦方向寧夏圖書館贈送了荒漠化防治的科學圖書。
國家主場紀念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三館聯動”方式進行,吸引社會公眾踴躍參與。寧夏科技館開展系列科普講座、荒漠化自然教育青少年體驗互動等活動,寧夏博物館舉辦《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打好新時代“三北”工程攻堅戰》主題展覽,寧夏圖書館開展荒漠化防治相關手繪和攝影作品展。系列活動向公眾普及沙塵暴危害和防治荒漠化知識,開展防沙治沙知識問答、有獎競猜等,展示我國防沙治沙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讓公眾直觀感受荒漠自然之美,社會影響廣泛、深入。
活動期間,在博鰲亞洲論壇防治荒漠化國際合作項目地點鹽池縣高沙窩開展了項目紀念林植樹活動。該項目將投入1500萬元,規劃治理荒漠化土地6500畝,以“科學治沙、興業利民”為目標,通過“工程治沙+生物治沙+林草資源增值”治理方式,探索帶動農民增收,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區。自1978年啟動“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態治理工程。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縮減”,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綠富同興”的歷史性轉變,為全球荒漠化防治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稱贊“荒漠化防治看中國”。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