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生態文明 >

改革盤活森林“四庫” 山西晉城集體林改之路

發布時間:2024-05-07 21:13:46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全國有6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山西省晉城市位列其一。

近年來,晉城市從創新林地基準價體系、探索公益林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實現機制入手,實施規范流轉,促進規模經營,培育名特優林業產業,開展森林覆蓋率橫向補償,逐步推進生態功能評估精準化、生態效益補償科學化、生態產品供給貨幣化,初步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林子怎么分?

晉城市森林覆蓋率36.16%,居全省之首。林,既是晉城的生態之基,也是致富寶藏。如何激發林業發展內生動力?晉城市緊緊抓住全國試點機遇,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鑰,尋覓破解之法。

機制保障。從啟動集體林改開始,晉城市就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建設領導小組,制定《晉城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實施方案》和8個具體行動方案,把任務細化到基層,把制度公開到網上,把責任壓實到人頭,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推進機制。構建屬地負責、黨政同責、部門協同、全域覆蓋、源頭治理的林業資源長效保護機制,著力破解難題。晉城市通過創建“中間庫”模式,還解決了林權數據精度不高、與不動產登記數據銜接較差等問題,高效高質實現登記信息、權屬重疊、地類沖突、確權程序、已登記未發證五方面歷史遺留問題清零。

“針對不動產單元號、林地宗地號為主體的權屬數據,市里建立了分布式掛接、處理和分層次應用的林權綜合監管系統,完成林權登記存量數據整合建庫100985宗,完成率100%。”隨著地圖的鋪開,晉城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王駿打開話匣子,“圖上的這些綠色部分都是我們市的林地,有742.6萬畝。其中集體林地482.1萬畝,集體公益林390.9萬畝,占集體林地81.1%。如此高的比例,使我們的林改任務必須側重在保護公益林的基礎上創新機制,進而盤活資源。”

晉城市打破原有標準,對全市林地進行分等定級、分類評估,建立林地基準價體系,為林權流轉、租賃、貸款評估提供標準和依據,通過簡化程序,降低了經營主體的成本。

同時,針對主體功能區差異化,晉城市創新生態價值橫向補償機制,林地空間少、森林覆蓋率低的縣可以向林地空間大、森林覆蓋率高的縣購買指標。為使這一機制盡快落地,王駿多次與高平市、陵川縣政府主要領導溝通協調,將執行方案一再細化。最終敲定,高平市出資1000萬元購買造林指標,由陵川縣林業局負責在陵川縣境內造林4000畝。

“陵川最先享受到了紅利。之前計劃對4000畝環城可視荒山進行造林綠化,但資金問題和實施難度成了緊箍咒。通過橫向補償,不僅造林難題迎刃而解,連高平市的森林覆蓋率也提高了,簡直是雙贏。”陵川縣林業局局長秦晉亞興奮地說。

錢從哪里來?

2022年全面清理林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后,晉城市實施“三權分置”,高效推進林權登記發證,讓林農、集體、企業、社會多方受益。截至目前,全市流轉集體林地16.3萬畝,涉及林農5000余戶,戶均年增收1.8萬元,辦理不動產登記551宗,發放不動產經營權證書1125本。

“雖然村里有山有林有地,可沒有不動產權證就沒法真正盤活這些資源。有證后,我們不但能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還可以外包流轉,解決了村集體發展鄉村振興項目資金不足的大問題。”說起林改,龍港鎮柿元村黨支部書記李光軍由衷贊嘆,他們已領取了沁水縣第一批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名下林權類不動產權證書。

正如李光軍所說,增多的融資渠道成為晉城市持續深化林改的催化劑。晉城市開展林地經營權抵押貸款89宗,破冰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106宗,為連翹、山茱萸、花椒等鄉土特色經濟林基地提供經濟林基地抵押貸款,推廣無息助林卡等,累計發放林業貸款3000余萬元,有效解決了全市林業產業發展融資難的問題。

“公司承包了沁水縣胡底鄉3000多畝荒山,造林成功后想貸款發展森林康養和林下養殖。”晉城市綠草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陳慧芳說,“在市規資局的幫助下,我們辦理了300萬元用材林抵押貸款和36萬元公益林質押貸款。現在公司在山上建起了豬、羊圈舍,林下養雞等也步入正軌。”

為解決林業產業的后顧之憂,晉城市推動林業保險全覆蓋。在實施政策性森林保險應保盡保的基礎上,推進8.16萬畝核桃經濟林保險653萬元,保額8160萬元;為2311株古樹投保34.66萬元,保額1.155億元;實施野生動物致害補償保險600萬元,保額5000萬元。

隨著生態環境改善,“千年梨鄉”高平市的鳥類逐年增多,對黃梨的啄食降低了黃梨品質,給梨農造成不小損失。2022年高平市成為省級野生動物致害補償保險試點縣。“2023年約120畝即將成熟的貢梨被斑鳩啄食損毀,通過保險,我們得到7.08萬元賠付,減少了損失,確保了社員利益。”高平市鐵爐貢梨種植專業合作社財務總監姬偉介紹。不止在高平,2023年,晉城市全域發生的805起野生動物致害案件,共獲得理賠403.34萬元,讓農戶吃上了“定心丸”。

資源咋盤活?

從單一林業到多功能林業,晉城市始終在探索如何盤活林草資源。

“我們發揮森林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通過探索生態價值實現機制,促進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行走在白馬寺山森林公園,晉城市規資局林業中心主任李治安將資源轉化的晉城經驗娓娓道來。

腳下絢麗的彩道將公園景觀串聯,徜徉于綠蔭與微風間,在森林咖啡屋里稍做休整。靜坐湖畔,聽天鵝野鴨嬉戲歡唱,在半山小木屋里細品夕陽,好不愜意。如今,晉城市白馬寺山高端康養示范區成為首批山西文旅康養示范區。

近年來,晉城市合理利用林草資源,在王莽嶺、蟒河、太行洪谷等地推廣醫療康復、社區頤養、運動康養等8種康養模式,引導社會資本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建成全國森林康養試點縣3個、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9個、全國森林康養人家試點21個,讓全社會共享生態紅利,成為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在晉城的生動實踐。僅太行一號文旅康養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示范帶工程就吸引500萬人次觀光旅游、3.9萬人返鄉就業創業,直接帶動365個村集體增收5800萬元、7.6萬勞動人口人均增收3100元,近40萬人間接受益。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晉城市大力推廣林菌、林藥、林蜂、林禽、林蠶、林果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全市林業產值達35.7億元。建成中晉藥業、澤翹科技、彤康食業等13家林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每年可帶動5萬多農戶創收7500余萬元。

“村里盛產連翹。林改后,我家承包了村里50多畝林地,在縣林業局的指導下對連翹進行修枝、割灌,每年靠采摘中藥材就有10萬余元的收入。”陵川縣奪火鄉琵琶河村村民李明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

無獨有偶。澤州縣通過川底鎮萬畝連翹基地建設,引導林農發展連翹、黃芩、柴胡、丹參、芍藥等林特產品,加大先進林業技術應用及良種推廣力度,推動當地林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如今,林業已成為晉城經濟社會發展最亮麗的名片。“我們將持續圍繞林業改革發展目標,穩步推進公益林調整、林權收儲、資產評估、林權監管等改革工作,對標一流、開拓創新,促進森林‘水庫’擴容、‘錢庫’增收、‘糧庫’增產、‘碳庫’增效。”王駿表示。(中國綠色時報/張麗媛 邢俊華)

t0171cabf8b11c463e0.jpg


責任編輯:林林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