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策劃 > 人物專題 >

趙樹叢:自然教育在滎經

發布時間:2020-12-24 20:48:53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最近,滎經火了,自然教育在滎經火了。

  四川省在滎經召開首屆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研討會暨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自然教育大會,國內大牌的自然教育機構來了,全國知名的自然教育專家來了,四川省的自然教育基地和學校也來了,網絡、媒體和千千萬萬的自然愛好者都把目光聚集在了滎經。

  前不久,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也來滎經看自然教育了。

 

滎經絲路砂都國際營地

  

  大自然的傾情饋贈

  滎經是有特別之處的,特別就特別在大自然對滎經有特別的眷顧。作為我國西南最早的郡縣之一,滎經的置縣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滅蜀之后。滎經地處西藏高原東部和四川盆地西部,盆地向高原過渡,山岳向平原延伸,山川萬物在這里自然舒展。垂直水平的低陵高山和華西雨層為天源的河流縱橫交錯,為生物多樣性造就了獨特的搖籃。這里有野生動物295種,有野生植物357種,還有全世界都在關注的大熊貓,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全縣1781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其中有一半是大熊貓私屬領地,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就在滎經。

  早在先秦的《山海經》中就有關于大熊貓的記載。晉代文學家郭璞在注釋《山海經·崍山》時提到“邛崍山出貊,似熊而黑白駁,亦食銅鐵。” 貊,就是大熊貓。邛崍山系涵蓋的縣包括現今有大熊貓分布的滎經。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滎經縣內有野生大熊貓31只。

  大熊貓是動物的活化石。法國傳教士、博物學家戴維是最早發現并向世界發布大熊貓這個物種的。他還在滎經發現了植物的活化石——珙桐,這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珍稀植物,是大自然對滎經的特殊恩賜。珙桐被滎經人稱為“水冬瓜”,五月花開時,他們親切地稱其為“鴿子花”。

  2011年,《中國國家地理》宣布,滎經發現了中國面積最大的野生珙桐林。據華中農業大學等專家的野外調查,目前滎經有30多萬畝野生珙桐,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珙桐群落分布縣,冠譽海內外。

  滎經有號稱峨眉山姐妹山的瓦屋山,被英國植物學家稱為“自然公園”,是深藏在云霧中的巨大方舟,是世界杜鵑花的天國。

  滎經有沿大相嶺延綿而上的茶馬古道,把中國古代文明的觸須穿過邊疆送達西亞、東非,把滎經的邊茶文化釀成一縷歷久彌新的芳香。

  滎經有中國西南最大的古楨楠木,被全國綠化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最美古樹”。除此之外,地下泉水、花崗巖礦、砂器原料、高嶺土,以及以滎經的母親河——滎經河為代表的眾多河流,無一不是大自然的巧奪天工、造化神秀。

 

絲路砂都國際營地手繪圖

  

  發現自然資源新價值

  滎經的自然稟賦,是幾千年來滎經人的物質財富。砂器邊茶,是上千年的外運貢品。號稱“水頭、木頭、石頭”的“三頭經濟”幾乎曾占了滎經GDP的半壁江山。20世紀90年代,滎經縣依靠開采資源,經濟總量一度位于全省山區經濟強縣前列。然而,近年來,這些產業工業增加值的數字一度下滑。

  如何破解滎經產業結構轉型的難題,緩解“三頭經濟”不斷萎縮的壓力,縣委縣政府的同志們苦苦探索著,縣委書記李蓉也在思考籌劃著。她是幾千年來滎經的第一個女當家人。看看她一路走來的腳印,與其說她是一個官員,倒不如說她是一個教育學者。她是一個教育學學士,做過10年的教師,在市縣黨委政府主管過宣傳、文化、教育,最后被推上了滎經縣委主要負責人的位置。

  她深厚的人文素養,為她對滎經“因材施政”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她對大自然的財富作出了新的選擇,她認為大自然的物質產出是財富,大自然的靈秀精氣也是財富。她和她的團隊把目光聚焦在滎經自然、文化、社會的優勢上,去積極地發現、挖掘大自然的新價值。她們加強以大熊貓為代表的野生動植物保護,請高手規劃全縣旅游、康養產業,弘揚黑砂陶藝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近,她又提出了全域自然教育的理念。

  自然教育是一個古老又新鮮的理念。就人的生物原本性而言,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對人的教育都理所當然的和自然聯系在一起。但人們也發現,人們的生產能力越來越強大,離自然卻越來越遠了,是一本《寂靜的春天》,警醒人們對自然的新認知,森林體驗、環境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應運而生了。中國城市化浪潮的瘋狂發展,把千千萬萬個孩子卷入了城市鋼筋混凝土的叢林中,于是,“自然缺失癥”多了,人與自然的聯結“迷失”了,甚至是人們對自然生命的愛“扭曲”了。自然教育這件事從需求側轉到了大眾剛需之側。李蓉,這個教育學背景的縣委書記就把滎經大自然的新價值與人的教育、人的全面發展聯結在一起了。

  她們規劃“1心5線7點”全域自然教育項目集群,搭建“1+N+X”全域自然教育平臺,向全省、全國的自然教育機構和專業工作者,開放滎經的自然教育資源。她要讓更多的人來滎經體驗自然,認識自然,融入自然。

  這些看起來非經濟的舉措,卻給滎經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2018年以來,滎經的產業結構悄然發生變化,第三產業的增加值上來了,經濟的總量做大了,在全省縣域經濟中增速走在了前列。2019年,滎經還被評為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區)。

 

滎經開展巡護體驗營活動

 

  家在清風雅雨間

  滎經對自然資源新價值的發現和開發,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自然教育和研學旅行的新型市場主體奔向滎經。

  國內最早從事營地自然教育的探途教育來了,他們和滎經文旅公司深度合作,布局大熊貓國家森林公園南入口片區走廊帶,開拓瓦屋山自然體驗環線、茶馬古道自然探索線、龍蒼溝自然科普線等多條自然教育體驗線,打造絲路砂都國際營地、熊貓森林國際探索學校和古城田野自然學校等多個自然教育載體,把集群式布局作為滎經發展自然教育的著力點。

  古城田野自然學校建成了,那些遠離自然、在鋼筋水泥叢林里“圈養”的娃兒們到這里肆意奔跑,在園間野地種菜玩泥,在田風中放飛純真與童趣。

  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內,建設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的第一個自然教育學校——熊貓森林國際探索學校,學校規劃建設了森林木屋、好奇劇場、音樂工坊、熊貓餐廳、森林圖書館、森林觀察站等多個自然教育設施。

  在古老的茶馬古道上,古道自然學校建立了。古道修復了25.9公里的徒步路線,成為聯結人與自然之道。

  著名的國際教育和自然教育專家鄧莉從成都趕來了,她帶著那些“智然小房子”的孩子們,用一周時間在龍蒼溝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的“自然PBL課程”。他們在這里感受山岳久遠的地質歷史,感受地球母親的隱秘生長。

  除了四川本土的自然教育機構外,還有重慶、成都、昆明、武漢、北京、上海、廣州的自然教育研學機構,都在這里開發課程,組織活動。滎經的“朋友圈”也有一些黃頭發、白皮膚的外國自然教育專家。

  家在清風雅雨間,這方由齊白石老先生70多年前篆刻的多字白文閑章印,是齊白石老先生對這里自然之美的深情語評,如今成為廣大青少年融入自然的向導語。擁抱自然在滎經,學參天地在滎經。孩子們在清風雅雨的滎經找到了大自然的家。

(作者趙樹叢系原國家林業局局長、現任中國林學會理事長)


責任編輯:林草椅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