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正安縣晟隆府邸展示大廳
習慣晨起早練,風雨兼程,身材健康壯碩;學習見縫插針,著裝質樸,談吐大方,眉宇間透著儒雅之氣。貴州遵義艾仕明是一位勤奮而且有格局的企業家,擔任貴州尚博建筑、貴州晟隆房地產、遵義三臺農業、畢節渝鑫勞務等多家企業的股東、運營高管、執行董事、他不是一個“湊熱鬧”的人,帶出的企業也不“湊熱鬧”。他的觀念是要有格局,不追逐短期利益,冷靜獨立思考,不太關注外界的看法,注重于自己和帶領的企業團隊把事情做好,聚焦從事的產業方向,集中全部資源,使每一分錢都能發揮價值,這樣的企業家才能做出正確的指揮和決策,這樣的企業才有經營方向和發展未來。
向新而行,破繭成蝶。艾仕明出生于貴州遵義的一個農村家庭,青年時代便投身商界,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堅定信念,堅持不搞“潛規則”,走出家鄉干干凈凈經商,用勤奮提升能力,傳承家庭美德,學習父兄榜樣,誠實守信經營,做知而行之的奮斗者;他堅持創新求變,搶抓機遇組隊服務城鄉建設,“補救”開發商轉向地產開發,著力民生轉型升級健康發展,靠格局在事業的“長征”中成為贏得主動的實干家;事業成功后,他不忘家鄉、家族,回鄉投資產業發展,助力家族文化傳承,資助家鄉教育發展,成為帶富一方的家鄉振興新鄉賢。
企業家對事業要時刻保持精心專心,企業要在征戰的行業特別是和區域內保持專業專注。艾仕明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聚焦企業從事產業領域下好“先手棋”,引領產業轉型破壁發力,綻放出了企業的新活力。2020年10月27日,我們到達遵義市正安縣,正值晟隆房地產公司的晟隆府邸營銷,當天銷售一幢樓,累計過萬平方米。第二天,我們陪同他到畢節市商談項目,當天成功接下兩個地產合作開發大單,耳聞目睹了他的匠心與慧眼。
上篇 提升能力 做起而行之的奮斗者
“人活一輩子,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不要指望別人幫你走路,不要指望誰幫你挨疼。有些路不合腳,卻必須走;有些選擇不合心,卻要知道適應活著。可以有無奈,但不能無奈地生活;可以有悲哀,但不能悲哀地迷茫;路,是自己的,要走;心是自己的,要懂;對人對事,不能過于依賴,一切需要靠自己去努力、去奮斗。”這是艾仕明董事長2021年2月20日清晨在微信朋友圈發的一段人生感悟。他說,我們置身這個可以放開手腳創業作為的新時代,要做起而行之的奮斗者,在創業創新的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真刀真槍錘煉能力。在57年的奮斗人生里,他自覺傳承家庭的傳統美德,自小立志做大事;高中畢業便以父兄作榜樣,弄潮商海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誠實經營,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有價值,引領全家人經商闖市場,在商海的實戰攻堅中積累了經驗,夯實了本領,成為各自領域的行家里手。
傳承家庭美德,自小立志做大事
參天大樹根固基,萬里江河源匯流。艾仕明的家鄉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三臺村,曾屬古老的播州——遵義縣。2012年8月貴州新蒲經濟開發區設立后,遵義縣蝦子、三渡、永樂三鎮劃歸新蒲新區托管。新區五鎮三辦,面積987平方公里,人口超過40萬,地處長江中上游成渝、黔中兩大綜合經濟區的黔北樞紐帶,現為遵義政治、文化、經濟、金融、商貿中心。
這里曾是一個古戰場,有著悠久的土司、紅色文化。艾仕明出生于蝦子鎮三臺村威威三臺山麓下,洛安江碧波蜿蜒盤旋流淌,不遠處就是今天的新蒲新區管委會。歷史上的三臺村是很貧困的一個村,新編家譜記載:家族宗祖于明末年代從江西臨江遷入播州,歷經420多年的傳承,現已繁衍子孫16代。
貴州晟隆房開公司董事長艾仕明談家族發展
艾文志(艾仕明父親)1937年生,蝦子鎮三臺村人,1958年中學畢業后,同年考入貴陽鋁業公司基層工程技術崗位,因為體弱多病,不愿涉入無休止的“政治爭斗”,主動放棄技術工作崗位,1962年回鄉務農。由于他善于農業生產技術研究,使鄉民們減少了很多的“蠻干”和“無效”勞動,被鄉民們賞識,一致推舉薦他擔任生產隊長近20年。1978年改革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他把握機遇,帶領鄉親們種植和運銷辣椒產業,成為當地經商致富的領軍人物。劉進學(艾仕明母親)1935年5月20日生,三渡鎮雞公嶺人,4歲時母親病逝,陪同父親照看幼小的妹妹,從小練就了節儉持家的好本領。艾仕明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上有大哥艾仕祥,下有弟弟艾仕發、艾仕林,妹妹艾仕容、艾仕萍。雖然是一大家人,盡管社會普遍貧困,但父母尊老愛幼,團結鄰里,勤奮持家,巧用有度,把家族生活安排的秩序規范,井井有條。
父親是當地的文化人,有體制工作生活的經歷,懂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子女們很小的時期,不管家庭條件多么困難,都送孩子們適齡上學,希望6個子女成人成才。一家人和睦生活,父母對子女一視同仁,父親對全村生產精心敬業,每年的生產和收獲遠勝周邊農村一籌,家人團結的耳濡目染,父母兄妹的親情美德,使艾仕明自小便有了成人做大事的志向。他的中小學語文老師吳元學很偏愛艾仕明,說他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組織能力相當強,斷言他走上社會能夠干出一番事業。
學習父兄榜樣,弄潮商海闖新途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遵義艾氏家族擁有一部苦難輝煌的奮斗發展史,艾仕明的的歷代先賢崇文重商,涌現出了艾培芝、艾清鈴、艾清飭等德業并舉的清代地方名商。新中國成立后,艾文志自愿放棄國有單位的技術干部崗位,返回家鄉農村帶領生產隊勞動生產,利用靠近遵義城的菜糧供應地緣優勢,逐步把農業生產轉變為并不是太顯形的農村經營,使生產隊看起來并不是多先進,但農民的家庭日子還是過得去的,每年都能分到一點工分性有“紅利”,工分價值是周邊鄉村相對較高的。
遵義紅辣椒
“春江水暖鴨先知”。多年擔負縣鄉統購統銷的辣椒生產,使艾文志很清楚,腳下的這片土地適合火紅的辣椒生長,一輩輩人接續種植了400多年。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一啟動,艾文志便感到農民種辣椒的“春天”到來了,市場會一天比天天“紅火”。他將中央和省縣土地承包政策落實到戶后,立即引導村民保證口糧自食后,盡量多種植辣椒。艾文志帶領大兒子艾仕祥,動員弟弟艾文強和村里頭腦靈活的人組成銷售團隊建市場、跑銷路。僅用幾年時間,便使蝦子鎮成為了遵義區域內有名的辣椒市場。在艾文志的種植引導和市場拉動下,辣椒種植區不斷擴大,種植品種不斷增加,產品逐年提升,市場隨之擴展,成為遵義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當大家都看上這一產業,進軍這一市場時,利潤逐漸變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艾文志帶領兒子艾仕祥走進重慶、貴陽開發新市場,所銷售的辣椒普遍比遵義市場每斤高出一角錢。
獨身闖市場,會拼才會贏。1983年秋天,走出高考考場,艾仕明也加入到了辣椒運銷市場。他自覺向父親和大哥學習,堅守互信、共贏等樸素的商業品質,注重收購和銷售辣椒的品質核心,從市場“敢拼”升級為商戰“會拼”。
艾仕明回憶30多年前的奮斗史時坦言,創牌是一個漫長過程,靠產品質量、靠團隊拼搏,也要立足細分的市場,力避區域內的同質化惡性競爭。那個年代,艾仕明已經懂得避開父兄的傳統經商模式和“行事管教”,他聯合親叔叔艾文強組建新的商戰團隊。他們比拼市場的執行力,看準的商事,看準的市場立即啟動,落實不打折扣,不搞變通,強化團隊的商戰責任意識,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敢于直面問題。不唯書、不唯上,不照抄照搬,多為執行想辦法,不為懈怠找借口。堅持目標導向與結果導向相統一的艾仕明,把辣椒生意做到了云南、廣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經營誠實守信,引領全家闖市場
面龐笑容可掬,態度爽朗熱情,企業治理睿智。艾仕明從辣椒收購外銷起步,做到商貿、工程、開發、實業于一體,他說全憑著骨子里對工作和事業的韌勁兒。投身商海近40年來,他從一名普通小商人成長為集團化企業負責人,不畏挫折,經營誠實守信,引領全家人腳踏實地闖市場,與企業共同進步,彰顯的是他做人做事的勤奮和頭腦。
艾仕明說他從來不相信行業會倒閉,企業要有出路就必須創新。他在商企人生中始終堅信這一點,創新是優秀企業家的重要特征,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他的創新在于主動提高把握市場動向和需求的能力,敢于向最新業態和最新產業投入,找到適宜自身發展的創新之路,并為之付出,尋求突破。執掌運營企業,他堅持把生存發展視為第一要務,對接市場以變應變,不斷創造新的核心競爭力。上世紀90年代,艾仕明的實力壯大后,大哥主動將企業交給他運營,弟弟妹妹也愿意跟著他經營。現在,他的妻子洪德鳳坐鎮重慶經營傳統經貿市場,業績穩定。弟弟艾仕發、艾仕林,妹妹艾仕容、艾仕萍都是各行業的管理精英和運營高手。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和未來,唯一確定的就是要改變。面對企業發展中的各種風險與挑戰,需要企業運營者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準確識變、科學應變,把握變化中的機會,在困境中捕捉和創造機遇。如果運營者能夠在困境中化危為機,把握住機遇,就能贏得主動、贏得更大的市場。艾仕明的經營理念和運營方式,也影響和改變了家庭家族和跟隨他奮斗的新一代創業者。即使他在行業功成名就,家底厚實了,他也沒有給自己的兒女們開辟仕途的“光明前途”,事業方向由他們自由選定。姐弟受父母影響,早已立下經商志,女兒艾宗維很早就投向電商業務,現在在重慶做得非常好。1988年出生的兒子艾宗飛,沒有富家公子的“習氣”,做事創業相當沉穩。2019年,進入陜西安康市旬陽縣獨自開拓市場,實驗性建設辣椒基地3000畝,當年自己“保本”但卻使種植農民發了家,興起了縣域經濟的一大支柱性扶貧產業,受到縣委書記和縣長的高度贊譽,現已大面積發展了3萬多畝。
中篇 創新求變 當贏得主動的實干家
聚焦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地產空間品質。遵義地處西部地區,隨著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要求工程建設和房產開發與產業、生態、文化結合,形成新興產業生態圈和新型產城人融合的城鄉功能,建設起美麗的產城人融合空間。艾仕明認為,自強才自立,創新贏未來,辣椒生意早已進入微利時代,從事和經營的人員廣大,不從深度加工制造入手,很難有大的作為。經營企業要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不斷破解事業發展難題,不斷錘煉治企創業能力。近10多年來,艾仕明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商企精英合作,緊緊搶抓發展機遇,組隊恒信達置業投資、尚博建筑工程、焱火建筑工程等公司,專門服務城鄉路橋建筑、房地產開發等事業。路橋建設和房產開發并非只是有錢有人有資源的簡單問題,項目運營蘊含著非常多的問題和風險,每一個項目推進都意味著對責任、能力與本領的考驗,唯有勇于啃“硬骨頭”、善于解“方程式”,才能更好激發內生動力,在市場競爭中增強實力。艾仕明針對“問題樓盤”誠心合作和服務甲方,在“補救”中逐步做深做實地產開發。他著力民生轉型發展健康房產,對每一個工程和項目都堅持做到有人文氣質,讓城鄉開發留下記憶,讓城鄉人民記住鄉愁,成為創新求變贏得主動的實干家。
搶抓機遇組隊服務城鄉建設
成長無法抄近道,成功沒有短平快。對一個有追求的企業家來說,前期創業的付出要轉化為謀變創新的養分,認準一個核心技術和核心品牌,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鉆孔”。
革命老區畢節市是國務院批準建設的“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國家開通“貴畢”、“大納”等級公路后,省市配套建成了國道“321線”、“326線”等骨架線路,逐步啟動了一系列“省道”和通鄉公路相互編織的龐大密集公路交通網絡,給全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一直在商海打拼的艾仕明敏銳地感覺到,畢節試驗區建設的不僅僅是幾片“試驗田”,一定是建設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鄉基礎設施示范區。他大膽投資數千萬元,創立一家建筑工程公司,購置固定施工設備,鐵心參與畢節各縣市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政改造工程,啃掉一些市場上的“硬骨頭”和“難項目”,打造一系列精品工程。
市場垂青有準備的人。艾仕明帶著他的大型建筑機械設備開進畢節實驗區,成功簽到了一些比較難的工程建設項目,盡管開始都不大,更多的是別人的分包工程,但他注重施工質量,保障人工安全,每個工程都保質保量保工期,在項目發放的政府單位中樹立了好形象,知名度隨之提高。
艾仕明認為,畢節是國家扶貧實驗區,能積極投身響應貴州“興畢”扶貧計劃,能為畢節的脫貧攻堅出力獻策視為己任,同時也為自己投資創業帶來發展機遇,城鄉市政建設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基石,把項目根基筑牢關乎市民安危,必須保證自己承建的民生工程能夠經受住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考驗。建設大小項目,他保證越過國家質量標準,使用優質建設原材料,親自在工地指揮工程師及施工人員嚴格按照工程規劃要求精心建設,確保項目質量,贏得質檢等多部門和業主的高度和好評。
企業家艾仕明考察地產項目
“補救”開發商轉向地產開發
美麗宜居的城鄉建設,是人民群眾生活條件的民生改善。艾仕明認為,自己從事的建筑工程,不僅僅是跟著開發商建幾棟房子,而要建成功能現代、風貌特色、結構安全、成本經濟、綠色環保的宜居住房。他在實踐中感到,真有部分“甲方”管理不到位,做得不到位,使一些本來惠民的工程中途“爛尾”,工期一拖再拖,陷入重重困境。
遇到這樣公司和項目,艾仕明感覺到這不是公司的戰略問題,而是運營中出現了執行力問題,責任人缺乏必要的任事能力、業務素質、擔當精神、工作作風,直接關系到項目和工程順利完成。沒有一流的執行力,再宏偉的藍圖也不過是海市蜃樓,再完美的策略也可能事與愿違。他從“漏洞”中找問題,在“補救”中想辦法,面對難以調和的項目,他組建隊伍轉向房地產開發建設,從甲方手中接過“亂灘子”,既補救了甲方,又拉長了公司“短板”,拓展了新業務。
以繡花功夫打造鄉村新社區,以優質建設開啟城市新動力。由艾仕明率領在畢節市建設的碧海龍苑地產項目,位于花牌坊往碧海大道200米處的新老城區結合部位,交通便利,位置優越。這個地產的建設,使城鄉結合部成為畢節市的最大商圈,集城市居住、生活、商貿、交通、物流集散等功能于一體,是綜合性片區和城市副中心,坐擁財富先機。
地處畢節市七星關區鴨池鎮畢節美食街上的融府天地地產,也是艾仕明團隊攻堅的地產杰作。這是畢節首個獨立式的開放街區,顛覆傳統的商業格局,打造出了特色情景式消費體驗中心,最大價值在于城市中心廣場、首造活力鏡面水景、弧面水幕、音樂噴泉、親子水平臺融入城市精品小筑,為消費購物、休閑娛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感受。他們在融府天地的建筑中,將風格借鑒于傳統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環境理想,強化和突出建筑與環境的整體性,以及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間組織結構的群體性、集中性和秩序性。欣賞這一杰作,外立面設計的品質感強,造型不失細節,材料有質感,色調很協調,具有較好的視覺感受,建筑本身的時代感成為當地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隨著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的協同推進,對政策敏銳的艾仕明意識到,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既是消費提振的“加速器”,也是投資擴張的“催化劑”,二者協同推進將持續釋放城鄉生產生活消費、就業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需求潛力。他帶領公司在湄潭縣與大黔山置業公司合作建設的16萬平方米的太陽海岸地產項目,是全縣少有的低密度、高品質歐式西班牙建筑風格居住社區,內部園林景觀以簡約大氣,典雅細膩的歐式古典園林設計為主,賦予園林景觀鮮明的主題,將皇家園林的幾何構圖手法體現在景觀環境中。建設注重景觀規劃精細度,增加個性化創新元素,提高了地產的景觀參與性和體驗感,使園林景觀與建筑風格交相輝映,優美舒適自然,呈現出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四季更迭景象。近幾年來,公司在畢節市相繼建成興億大廈、碧海龍苑、東升麗景、幸福藍灣、同軒園、雍和世紀城等地產項目60多萬平方米,在遵義各縣市區和銅仁市等地完成建設任務數百萬平方米。
著力民生轉型發展健康房產
市場冷暖創先知。長期深耕西部家鄉城鎮化建設和二三線樓市,艾仕明清楚,國家引導和服務城鎮化的政策一個接一個,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的“鼓點”密集敲響,“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長30年”后,新實施的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國家保護進城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這些利好政策證實,未來還將有超過一億人進城落戶,中國城鎮化的空間巨大。
人進了城,相應的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需求能否跟得上,直接影響“新市民”能否扎下根、留得住。現在是國家推動新型城鎮化的最好時期,以人為中心的核心,將使更多的農民工特別是大量的返鄉農民工和“90后”回鄉大學生等農村轉移人口落戶城鎮,他們是當下和未來最穩定的“剛需”置業人群。
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民生轉型發展健康房產。近幾年來,艾仕明引領他的建設隊伍以地產為主業,堅持健康房產戰略,持續在貴州遵義區縣布局,表現出了城市開發與產業整合運營的綜合實力。2020年金秋10月,由艾仕明和弟弟艾仕林開發建設的正安縣晟隆府邸一落成,發售當天全部賣完,回收建設資金近兩億元。而這個地產的開發當初并不被行家看好,因為這是原本是一座石山,開發成本太高。艾仕明和弟弟艾仕林則看到了地段的特殊地位,這里踞城芯,擁繁華,交通便利,地處美麗大氣的吉他文化公園旁邊,不遠是正安縣的最高學府一中和優質中小學,生活與商業配套設施先進齊備,周邊生態環境美麗。這個項目被貴州省發改委列入全省1000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縣委政府高重一眼,寫進了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吳起縣長贊譽說,晟隆府邸房開項目拉開了北門擴建序幕,使正安縣城鎮化建設聚力集智,統籌推進,大幅度地提升了正安的城市品質。
艾仕明帶領這支房開隊伍,繼續以產業開發服務經濟發展,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踐行美好城市共建者的責任,助力描繪現代化中國西部城鄉的美好藍圖。2020年10月的一個周末,我們現場見證,艾仕明深入到遵義市和畢節市,當天談成了兩個地產合作項目,一個是城市居住項目,一個地郊野康養地產,他說康旅地產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熱點,公司將圍繞大健康與文旅融合,拓展新時期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大力度參與開發建設西部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新型城鎮化地產項目。
下篇 帶富一方 成家鄉振興的新鄉賢
當前正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交匯期,農村面臨鄉村空心化、精英流失弱化等諸多挑戰。較早從鄉村走出來的艾仕明清醒地認識到,鄉賢群體發揮作用的社會環境、機制平臺還不具備,發揮作用的空間還較窄,但鄉賢文化的培育要加強,新鄉賢作用的發揮要引領,要筑巢塑形營造新鄉賢回歸故里的氛圍,要鑄魂喚醒集體意識,要賦能成功之士回鄉村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近幾年來,企業家艾仕明自覺做一名帶富一方,振興家鄉的新鄉賢,他帶領社會和家族的成功創業者回歸家鄉,投資創建“紅滿坡”辣椒產業“反哺農村”;捐資建設家鄉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小學面貌,提升教育質量,幫扶鄉村“綠富美”;傳承和引領以文化人、以德潤心、崇德向善的家族文化精神,帶領更多的家族兒女就業創業,助力家族“旺起來”。
返鄉投資“紅滿坡”
“中國辣椒、蝦子定價、影響全球”,遵義擁有百年辣椒種植史。40年前,艾仕明的父親帶領一家人投身辣椒市場銷售,使遵義的常年種植面積超過200萬畝,占全省40%、全球3%,為家鄉蝦子鎮打下了一片辣椒專業市場的基業。歷經幾十的年持續發展,蝦子鎮成為“中國辣椒城”的代名詞,被授予“中國智慧城市智慧園區基地”稱號。
“集散蝦子、買賣全球”。新產業格局下蝦子辣椒交易市場,使產區變得更大了,辣椒種植產量更高了,帶動的人群更多了。2018年,在遵義打造世界辣椒加工貿易基地的新目標招引下,艾仕明聯合蔡吉洪、劉大春、艾仕林等市場精英人物,創立遵義紅滿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了占地130畝的現代化加工廠和450畝產業示范基地,現已配套近百條(套)生產線和烘干篩選設備,并規劃了三年上市目標。
遵義紅滿坡品牌下的辣椒種植基地現已發展到23萬畝,可年產干椒2萬多噸,產值3億多元,主供國內海底撈、水踏坊、味色江湖公司,出口德國、韓國、 日本及中東國家。近年來,在遵義辣椒產業集團的投資助力下,發展的腳步又穩又快,轉產擴能不斷推進,形成了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國際化的辣椒產業全鏈條。紅滿坡辣椒吸引了甕安等多個縣市區領導的專題調研,真誠招引公司聯合發展,將規模做大、品質做優、品牌做強,創建更多地辣椒生產基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更好帶動的農民增收致富。
“紅滿坡”現已成為遵義辣椒的代言詞,“紅滿坡”品牌使一粒小辣椒紅遍了廣袤鄉野,帶紅了農村產業;映紅了黔山秀水,紅火了百姓日子;紅透了大江南北,走紅了全球各地。
幫扶鄉村“綠富美”
洛安江波光粼粼,三臺村格外美麗。
艾仕明的家鄉三臺村共有795戶2891人,耕地面積1998畝,人均耕地不足一畝,曾經十分貧困。2005年至2007年間,政府還沒有能力全面承擔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艾仕明以一己之力,累計捐資23萬元,修通了三臺村與326國道聯通的道路硬化和改造工程,建成了三臺村通向三臺山的道路,長度共計近10公里。這兩條路的拓展和提質,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從此村里興起了蛋雞養殖、特色苗木、林果種植、農旅服務等現代經濟,使一批農民變身新農人、新商人,各家各戶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村容村貌越發美麗。
雖然家鄉一天天富裕,村莊一天天變美,產業一點點興起,但鄉村教育的改變卻不大,貧困人群依然有。艾仕明在鄉村教育部門的對接下,結對幫助貧困學生,資助孩子們完成學業。寶合小學是他和弟弟妹妹們的小學母校,一次回母校看同學,發現學校環境建設和硬件建設相對滯后,校園校舍改變不大,孩子們仍然在寒風中學習生活。艾仕明當即捐資2萬元人民幣改善校園文化和學生活動場地,更換課桌。
利用空余時間,走訪資助的困難學生,他真誠地告訴孩子們,要珍惜有學上、有書讀的機會,豐滿自己的能量,早日參與家族翻身和國家建設。一位采訪過艾仕明的記者在報道中說,這幾年他做公益,來回開車的過路費票據就累成了厚厚一摞。
學生學校有發展,國家才有未來,民族才有希望。寶合小學校長教育師生要把艾仕明的助學善舉化為奮進動力,秉承“百年老校艱苦樸素,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校風,讓蝦子鎮寶合、三臺村的農民子弟從小堅定理想追求,培育家國情懷,為穩定致富和鄉村振興夯實根基。
助力家族“旺起來”
日行一善,善行一生。企業家艾仕明的善行不僅僅體現在本村和母校,他創業到哪里,就把扶貧幫困的工作做到哪里,曾為納雍縣、正安縣等多個地方慷慨解囊,累計幫扶50多萬元。近10多年來,艾仕明注重艾氏家族自身建設,出資出力出主意,助力家族“旺起來”。
總結創業心得扶志向。艾仕明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家族微信群平臺,將自己創業創新的感悟公之于眾。“世上沒有白費的努力,也沒有碰巧的成功,一切無心插柳,其實都是水到渠成;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白吃的苦,當下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未來的基石與鋪墊。”“所有的站立,都墊著清醒與謙卑。前行途中,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唯有時時保持清醒,保持謙卑,才能讓自己清醒地看清腳下道路,才能正確地抉擇人生方向,才能趨利避害,走一條陽光大道。”他用經年累月的人生感悟,啟迪了一大批奮發上進的家族奮斗者。
支持家族事務謀壯大。沈陽市艾東堯先生的家族史學專著《艾姓源流與現狀研究》出版后,艾仕明出資購百余本,免費發放給遵義艾氏家族內的文化人和修譜人,稱這部著作是艾姓家族的光榮和驕傲,承載著亙古不變的精神,是血緣的紐帶與橋梁。2020年8月12日,艾仕明在所在家族組織修譜工作啟動會上,當即捐資8萬元,鼓勵宗親捐資建設家族幫扶基金。用于遵義艾氏家譜修訂出版、獎勵優秀學子、解決家族急事難事,滋養孝義傳家的好家風。
積極參加家族文化交流。2020年10月,在荊門市舉辦的“艾氏文化研究與網絡平臺建設研討會”上,艾仕明代表貴州宗親出席會議,他說參加研討獲益很多,湖南艾華、湖北星球、陜西偉華的創新思維和經營經驗值得自己消化領會,在貴州和重慶把自己的企業經營得更好。他認為,立足當下,家族人應團結向上,秉持家風,重德輕財,重禮輕位,長幼有序,孝順父母,友悌弟兄,待人有信,處世有則,給后世子孫留下最好的德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