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環境日,川觀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以下簡稱“省林草局”)獲悉,日前,該局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布四川省林草碳普惠大熊貓棲息地保護修復、森林經營、草地生態修復三大林草碳普惠項目方法學。
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環境資源稟賦得天獨厚,生態系統碳匯開發潛力較大。林草碳普惠,旨在將林草碳普惠項目的碳減排量進行量化、記錄,并通過交易變現、政策支持、商場獎勵等消納渠道實現其價值,是對非官方減碳行為的一種鼓勵。
在將看不見的碳“包裝”成可以交易的商品前,需要一份指導資源轉換成商品的技術規范指南,方法學就起到這樣的作用。“沒有統一標準的方法學進行計算測量,意味著林草碳匯不能進入官方認可的交易平臺進行交易,是影響交易、開發的一大瓶頸。”相關專家指出。
其中,《四川省林草碳普惠項目方法學 大熊貓棲息地保護修復》是國內首個專門針對大熊貓棲息地保護修復與碳普惠結合的碳匯項目方法學,它通過碳普惠機制為棲息地保護提供經濟激勵,緩解傳統林業因禁伐導致的收益損失,充分發揮森林固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協同效應。為大熊貓棲息地修復相關的碳普惠項目所產生的減排量提供了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技術保障。
林草碳普惠機制建設是“天府森林四庫”建設的重要任務。記者了解到,目前,在林草碳普惠機制建設方面,四川省已制發《深入推進林草碳普惠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四川省林草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及項目監測與減排量核算、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相關指南,構建起林草碳普惠“指導意見+管理辦法+指南”的政策體系,明確系統建設運營機構,助力試點開發與能力建設同步推進。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