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穿行于江西鄉間,只見樟樹、桂花樹等鄉土樹種沿路成蔭,錯落有致的村落掩映在翠綠林海中,房屋門前的果樹綴滿新芽。近年來,江西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將生態建設作為鄉村發展的核心引擎,通過森林鄉村創建、“百村千樹”鄉村綠化美化項目等創新性實踐,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振興之路。
構建生態振興的“四梁八柱”。在江西生態文明建設版圖中,森林鄉村既是重點更是亮點。2019年,江西率先出臺《江西省省級森林鄉村評價認定辦法(試行)》,將鄉村自然生態風貌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森林綠地建設、森林質量效益、鄉村綠化管護、鄉村生態文化等六個方面、26項指標作為評價認定省級森林鄉村的基礎評價內容, 形成“規劃-建設-管護-增效”的閉環管理機制。歷經四年攻堅,江西在森林鄉村建設領域成績斐然,截至2024年,累計創建國家級森林鄉村430個、省級森林鄉村1581個。吉安市安福縣橫龍鎮石溪村通過森林鄉村建設,不僅森林覆蓋率有效提升,更依托千年古樟群開發“樟鄉人家”旅游項目。
激活鄉村生態的“神經末梢”。走進宜春市袁州區集福村,1300余株新栽的銀杏、桂花等在村道兩側排列整齊,昔日的荒地變身“生態景觀帶”。這是江西“百村千樹”鄉村綠化美化項目的生動縮影——這項對標浙江“千萬工程”的創新實踐,以自然村為單元,在村民居住區周邊300米范圍內實施“見縫插綠”,計劃用三年時間,每年在江西省選取100個左右自然村,開展鄉村綠化美化項目建設,每個項目點新栽或補植不少于1000株樹木。省財政對每個項目給予10萬元專項補助,首批100個項目已栽植12.2萬株樹木,構建起鄉村生態屏障,第二批86個項目穩步推進。
在森林鄉村建設與“百村千樹”鄉村綠化美化項目推進過程中,江西省各地依據自然條件、產業基礎和文化特色,科學布局綠化景觀與產業項目。如山區鄉村依托山地資源規劃森林步道、森林康養基地;水鄉鄉村結合水系打造濱水綠色景觀帶。在綠化美化行動中,堅持適地適樹原則,以樟樹、桂花等鄉土樹種為主,提升鄉村綠化品質。許多鄉村還發動村民在房前屋后種植果樹,既美化環境,又實現經濟收益。未來,江西將持續深化生態建設,探索創新發展模式,讓綠色成為鄉村振興最鮮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