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老街基林場,天藍地白,林海莽莽,一派北國風光。
走進老街基林場的溫室大棚,一陣熱浪撲面而來,一捆捆刺嫩芽稈整齊地擺在水床中,芽桿頂尖帶刺,冒出綠色的嫩芽,株株青翠欲滴、長勢喜人,棚內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反季刺嫩芽,拓寬林業致富路
在老街基林場的大棚內,林場工人們正低頭忙碌著,有的裁剪、有的篩選、有的打包,一箱箱有著“山野菜之王”美譽的刺嫩芽將由此發往全國各地。
“今年冬天,我們在木耳大棚冬季停產期間,將木耳大棚改造成溫室大棚,進行刺嫩芽反季水生栽培。”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老街基林場黨總支書記、場長韓金勝介紹,刺嫩芽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好,春季是刺嫩芽盛產的季節,但過了春季后,市場上的新鮮刺嫩芽逐漸減少,反季刺嫩芽供不應求。
為拓寬林場經濟模式,增加職工收入,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在老街基林場開展刺嫩芽種植試點,老街基林場憑借施業區內優越的生長環境,利用林輔用地栽植刺嫩芽600畝,并在溫室大棚內進行反季水生栽培。
“今年我們在溫室大棚內培育了20萬株刺嫩芽,預計產量在6000斤左右,銷售額可達30余萬元。”韓金勝說道,今年是老街基林場生產刺嫩芽的第一年,在銷售渠道還未完全成型的情況下,銷量就已超出了預期。僅靠朋友圈、短視頻平臺宣傳,平均每天能出貨100多單。
姜海軍是老街基林場的一名普通工人,他表示,從前每到冬季,就是林場職工們最閑、最愁的時候。“如今有了反季刺嫩芽,林場工人們手里有活、兜里有錢、心里更有盼頭了。”姜海軍高興地說。
三年精心選種培育,刺嫩芽終獲豐收
早在2019年初,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派老街基林場副場長李志強帶隊,前往吉林、遼寧等地,對刺嫩芽的種植、市場前景、產業布局、項目發展、致富增收等全鏈條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學習。4月下旬,經過幾個月的考察后,李志強從遼寧引進優質刺嫩芽苗100萬株,并帶領職工種植。
“刺嫩芽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需要2至3年的成熟期。”李志強介紹,每個季節,林場工人們都要對刺嫩芽進行精心護理。第一年春季時,由于刺嫩芽還沒有長成,容易受雜草侵害,林場工人們要為刺嫩芽進行除草。如遇干旱季節雨水不足時,要對刺嫩芽進行人工澆灌,保證苗齊苗壯。待第二年刺嫩芽生長起來,要進行整枝等工作。轉移到大棚時,要將細弱的枝條去掉,按照設計確定每株刺嫩芽上的莖數。
近三年的等待期內,李志強帶領林場職工學習、掌握了全套的刺嫩芽種植、護理、水培技術。終于,在2021年10月份,刺嫩芽進入豐產期,李志強帶著工人們將山上的刺嫩芽砍下,轉移到溫室大棚里進行水生栽培。
“自今年開始,刺嫩芽每年都會成熟一季,這將為我們林場增添一項不小的經濟收入。今年我們作為試點單位,只開展了1個大棚的水生栽培,明年我們預計再多開幾個大棚。”李志強表示,若老街基林場刺嫩芽產業能夠試驗成功,未來還可以向其他林場進行推廣普及,帶動全局8個林場的職工一起致富。
提高林輔用地,既長葉子又長票子
反季刺嫩芽產業,為老街基林場“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產業轉型,構建生態產業新格局”的發展目標打開了新思路。
老街基林場黨總支書記、場長韓金勝說:“種植刺嫩芽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林輔用地的利用率,還可以保護林區生態環境,經濟效益、生態價值一舉多得。”近年來,老街基林場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已有刺嫩芽基地600畝,蒼術基地50畝,靈芝大棚4棟,經濟苗木30畝。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刺嫩芽反季水生栽培規模,抓準銷售節點,搶占市場份額。同時還要積極拓寬銷售渠道,將林區產業與互聯網經濟相結合,帶領廣大職工搭上互聯網的致富快車。”韓金勝說。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老街基林場正用自己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將林區人民的聰明才智與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巧妙融合,開創一條林場振興、職工致富、生態優美的綠色產業發展之路。
下一篇:云南鎮雄推動枇杷綠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