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碳匯交易 > 節能減排 >

林草碳匯的五環密碼:保護、增匯、監測、變現、協同

發布時間:2025-06-26 23:31:17  來源:碳遙感

我國林草年碳匯量已達1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球首位。它們不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支撐我國“雙碳”目標的戰略資源,被譽為“碳中和的壓艙石”。但這一巨大碳庫的守護與激活,并非自然發生。真正讓森林草原釋放價值,需要在保護、增匯、監測、變現、協同五大環節上精準發力。

6.jpg

守住底線,林草資源是天然碳庫,更需被“看住”

森林、草原、濕地一旦退化或破壞,原本的碳匯就可能轉為碳源。守住這條生態底線,需要構建系統的資源監管機制:甘孜州通過林長制制度化管護逾9600萬畝森林和8300萬畝草原,有效壓實責任;內蒙古搭建一張圖生態資源管理平臺,形成105億噸碳儲的監管清單。通過遙感影像監測火災、非法開墾、病蟲害等變化,能夠為地方政府林草監管提供高頻、可信的早期預警手段,提升管護響應速度和精度。

精準增匯,科學綠化從“種得多”轉向“種得對”

碳匯不是簡單“多種樹”,而是“種得好”才能“匯得多”:四川改良樹種、優化土壤結構,潛在年增匯量提升38%固原通過引入高含碳樹種云杉、油松,每畝碳匯提升15%以上。在海拔4000米的色達高原,人工種植云杉探索高寒區增匯新路徑。項目啟動前,碳遙感可基于氣候、地形、歷史影像等數據進行增匯潛力評估,為選址、樹種配置等綠化策略提供決策依據,避免盲目造林”“低效成林

算的精準,讓“無形”碳匯變成“有據”資產

森林每年吸收多少碳?這是碳交易的核心。四川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監測平臺,結合遙感與光能利用率模型,實現省域級碳匯動態監測,精度超過90%。基于P-bandL-band雷達數據與多時相光學影像,碳遙感提供森林生物量反演、郁閉度估算等服務,讓碳匯看得見、算得出。作為MRV前置環節,遙感監測已成為支撐碳匯項目注冊與核查的關鍵底座。

釋放價值,把“綠水青山”變成“真金白銀”

碳匯價值實現,是林草保護的長效激勵機制:內蒙古完成全國CCER重啟后首單林業碳匯交易,交易金額2000萬元;甘孜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碳中和林,引導企業投資3300萬元植樹;碳匯也被納入司法生態補償、賽事碳中和等多種場景。高質量碳匯背后,需高質量數據支撐。碳遙感提供項目前期篩查、項目注冊過程中的圖斑合規刻畫、監測期內的動態評估等一站式遙感數據解決方案,讓項目更快通過核證、更快實現交易。

制度協同,讓林草碳匯不再“單打獨斗”

林草碳匯開發涉及林業、能源、財政、生態環境等多部門,需政策協同:內蒙古成立聯席會議機制,全年推動83.4萬噸碳匯交易;四川出臺林草碳匯管理辦法,明確開發流程與主體權責。國家林草局在21個國有林場試點公益性碳匯可交易碳匯并軌機制。

五環緊扣,生態價值才能真正轉化為資產

碳匯像一塊生態“海綿”,只有在保護、增匯、監測、變現、協同各環節同時發力,才能實現“持續吸收、持續增值”。碳遙感將以真實數據為支撐,助力林草碳匯從“生態衛士”走向“綠色資產”,讓中國森林的碳故事被世界看見、被市場兌現。

責任編輯:張凱璐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