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淅川縣滔河鄉萬畝杏李基地中早熟杏李長勢喜人,碩大紅潤的杏李酸甜可口,味美色艷,豐碩的果實讓果農們喜上眉梢。
走進杏李種植基地,一眼望去,碩果滿園,一顆顆杏李壓彎了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果香。數十名工人們正搶抓晴好天氣采摘、搬運、分揀、裝箱,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預計今年產量能突破20萬斤?!碧虾余l人大代表、石廟灣村黨支部書記章強玉在本子上邊詳細地記錄著一邊介紹道??粗矍耙豢鹂鸺t彤彤的果實,章強玉難掩內心的喜悅:“去年的杏李產量有10多萬斤,總銷售額16萬余元,其中有7戶的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今年這個數字能翻一番,老百姓的日子總算越來越好了?!?/p>
在石廟灣村部,正在緊鑼密鼓進行著杏李銷售工作,來自福建、十堰等地客商以每斤均價2元的價格進行收購。
2018年初,在該鄉黨委的支持下,石廟灣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杏李產業,作為人大代表,又是村里的領頭羊,章強玉扛著責任、頂著壓力挨家挨戶做工作,拉村民入社。一開始只有三四十戶入社,杏李種植面積也不足150余畝,看出村民們的顧忌與擔憂,章強玉多次組織村民到西峽縣田關鄉現場觀摩、學習經驗。終于在2018年底,全村共有98戶村民加入合作社,杏李種植面積也達到350余畝。
作為人大代表,章強玉充分發揮代表引領示范作用。2021年因技術與管理不善導致5萬斤果子品質不達標,銷售困難,眼看果子就要爛在地里,章強玉多次到十堰等地跑銷路,最終,幫助群眾以一元每斤的價格銷完。這件事讓章強玉看到村里杏李產業的短板,吸取了經驗教訓。為此,他在管理和技術上下功夫,一方面邀請縣內外技術人員到村現場指導傳授種植技術、說明注意事項,同時在鄉產業辦的指導下,組織群眾到鄉培訓,增強技能;另一方面組織村民抓住授粉、防害、蔬果等重點環節,做好杏李管護工作。在科學的管理和技術加持下,2022年是石廟灣村杏李的第一個豐收年。如今,石廟灣村杏李種植已接近400余畝,村集體收入也由5年前的2萬元增長到現在的10萬余元,石廟灣村走出了一條林果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今年我嫁接的50多畝蜂糖李,今年掛果還是挺好,產量也可以,價錢也很高,還有專業合作社的幫助,相信我們的杏李產業一定會做大做強的?!碧虾余l杏李種植大戶劉成敏高興地說。
近年來,滔河鄉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深耕特色林果產業,逐步調整林果業種植、經營模式,推動林果業提質增效,同時結合“短、中、長”產業發展模式,拉長產業鏈條,推動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增收、鄉村靚麗”的目標。
上一篇:小小碧根果 致富新希望
下一篇:荒山薄地育出“百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