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場“變閑為寶”的生態轉型在大興安嶺集團圖強林業局壯林林場展開。林場依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利用林場水資源優勢讓寬闊的水域化作“生態聚寶盆”,鯉魚歡騰、虹鱒穿梭、鱘鰉擺尾,蹚出一條冷水養殖的特色產業發展新路徑。
“游”活資源,水到渠成。“這片水域只是林場的‘邊角料’,如今成了林場增收、職工致富的‘聚寶盆’。”壯林林場負責人指著波光粼粼的魚塘感慨。今年初,林場經過水質檢測發現,這片天然水域溶氧量高、水溫適宜,是冷水魚的天然“溫床”。于是,林場籌集10余萬元啟動資金,組織職工清理淤泥、加固塘壩,明確了以鯉魚為基礎、虹鱒魚為特色、鱘鰉魚為亮點的養殖思路。
“游”進科技,智慧養魚?!袄渌~對水質要求極高,而我們這里的水恰恰是‘天然優勢’?!奔夹g人員介紹,我們引入網箱養殖技術,搭建雙網箱分區養殖,依托天然的活水,實時檢測水溫、pH值,確保魚在最佳環境中生長。目前,已陸續投放4500余斤魚,長勢良好。生態養魚,既要“靠天”,更要“靠智”,通過網箱和池塘養殖模式,控制魚的生長周期,讓魚肉具有更好的質地和色澤,口感更佳;同時聘請專業團隊建立疾病防控體系,為魚群健康保駕護航。
“游”向市場,升級產業。為了讓優質魚產品“游”向更廣闊的市場,壯林林場打出“組合拳”,一方面與本地酒店、農家樂、魚行簽訂供貨協議,打造“壯林冷水魚”品牌;另一方面,結合當地旅游資源,規劃“漁趣體驗”項目,打造垂釣園、特色民宿、推出鐵鍋燉魚等特色餐飲,讓游客參與捕魚、垂釣、品鮮等活動,住進林間木屋,感受“漁舟唱晚”的詩意生活,帶動周邊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