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治理塑料污染、代替塑料產品方面存在突出優勢,“以竹代塑”為高能耗、難降解的塑料制品替代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小到竹餐具等生活用品,大到工業建筑類材料,竹制品正在不斷擴大應用領域。
安吉縣作為“中國竹鄉”,竹產業企業數達9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47家,全縣竹產業年產值超200億元。近年來,安吉縣結合全國林業碳匯試點縣工作,深入探索生態價值實現新路徑,充分發揮竹材在治塑領域作用,實現竹產業振興與林農致富增收的雙贏局面。
一、聚焦共同富裕,實現生態轉化。一是形成了生態資源收儲新模式。上線竹林碳匯數智應用,通過資源收儲、經營服務功能,校核11.6萬條權屬信息,材料模塊化生成22項,人臉識別簽約4.75萬戶入股119個專業合作社,歸集84萬畝竹林資源推向市場,集中統一收儲,規模化、標準化經營達100%,可提供就業崗位3600余個,實現每年人均可掙薪金6萬余元,促進竹林生態和經濟正向可持續循環。二是探索了生態效益增值新路徑。成立了全國首個縣級竹林碳匯收儲交易平臺,綠色金融助力推動資源量化變現超百億元,投向共富產業園、共富公寓等可增值、有收益的經營性項目,可以獲得保底年化率5%收益,全面提升竹材分解點100個、林道2000公里、索道800公里,實施竹林增匯工程70萬畝,實現經營生產成本降低15%,產品價格提升6%-15%,發放共富貸3600萬元、惠企貸1.2億元,交易碳匯2.5萬噸169.1萬元。三是構建了生態收益分配新機制。建立“運營平臺+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分配機制,平臺公司將經營利潤70%反哺給合作社,農民可以獲得竹林保底收益,效益增值的60%分紅及參與項目建設的工資收益,實現拿租金、分股金、掙薪金,村集體可以獲得效益增值的40%分紅,并對全體村民和困難群體進行二次分配或投入村民生工程,實現最大限度提高農民獲得感,擴大受惠面,推進共同富裕。直接受益人群達4.9萬戶農戶、17.15萬林農,占縣域農戶75%,預計每年可為村均集體增收100萬元,戶均增收8000元,真正實現“資源從農民手中來、效益回到農民手中去”。
二、推動綠色發展,強化頂層設計。一是建方案明任務。印發《安吉縣鼓勵以竹代塑推進竹制品應用推廣實施意見》,在行政、住宿餐飲、生活服務、重點產業等領域推廣竹制品。制定《安吉縣以竹代塑新材料采購獎補辦法(試行)》,財政安排300萬專項資金用于竹制品推廣,其中100萬用于竹餐具(竹茶具)推廣。二是建機構強推進。建立以竹代塑加快推進竹制品創新應用推廣領導小組,吸納發改、林業、文體旅游、財政等29家單位,定時召開“以竹代塑”專題會議和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參與度高、可操作性強的“以竹代塑”活動等方式,統籌推進“以竹代塑”工作。三是建機制聚合力。圍繞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引領示范帶動性大的群體,積極探索“職能工作+以竹代塑工作”互融互促機制,把“以竹代塑”工作充分和黨建工作、提案議案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結合黨員社區“雙報到”,組織黨員發動居民認真做好“以竹代塑”工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發揮好代表、委員的監督、紐帶作用,幫助基層解決“以竹代塑”工作推進中的難點、痛點問題,督促部門履行好“以竹代塑”職責。
三、關注重點領域,促進市場推廣。一是推進行政領域先行先試。在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推廣竹制品,逐步實現以竹代塑產品應替盡替,含竹纖維全降解塑料袋使用全覆蓋。全縣新增政府采購辦公用品,如辦公桌、辦公書架、筆筒、桌簽、塑料袋等實現應替盡替。鼓勵在全縣政府性投資項目、室外景觀公共建設項目采用全竹裝修或裝飾。目前已選取一個街道和一個鄉開展竹制品推廣試點。二是聚焦重點領域應用推廣。按照政府引導、重點突破、循序漸進、全民參與原則,首批選擇竹餐具、竹制可降解塑料袋等重點產品進行集中推廣。精選縣內龍頭竹制品企業進行竹餐具定制,通過先期廣撒網試用,推動80家星級酒店、品質酒店、等級民宿進行正式采購,形成竹制品進景區、進民宿、進酒店、進館所、進商超、進街區初步效應。同時,在行政機關、銀行系統、學校、企業等行業推廣竹制可降解塑料袋,簽訂總量已達200萬只。三是建立健全市場推廣平臺。推進竹制品內外推廣雙循環,建立竹制品市場推廣平臺,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簽約共建國家竹產業研究院,已有70多家竹制品企業參與“以竹代塑”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推出“優品發布廳”,安吉竹產品簽約入駐“安吉優品匯”,與安吉縣竹纖維行業協會、安吉縣扇業協會等公司共同簽約,為竹產業搭建起全國性的一個銷售推廣的平臺。
四、提升公眾參與,強化宣傳引導。一是創意賦能做好“竹文章”。開展“共富竹市”“報福開竹節”“竹產品設計大賽”“全國竹產業技術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等竹文化系列活動。以“兩山杯”國際竹產品創意設計比賽為例,自去年12月大賽正式啟動以來,共計收到海內外1200余件參賽作品,參與院校共120多所,企業30多家,僅竹包裝設計就實現6款轉化落地。二是檢查引導做好“禁限塑”。聯合縣級行業主管部門,每兩個月對鄉鎮、各行業塑料污染治理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對發現的問題予以及時反饋,積極做好相關問題的整改落實。構建“垃圾分類+禁限塑”引導機制,針對不同群體采取適宜有效的禁限塑宣傳引導方式,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新風尚,為以竹代塑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三是全民參與濃厚宣傳氛圍。結合垃圾分類、限塑禁塑等工作,在商超、農貿市場等人流密集地開展竹制品宣傳推介。累計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萬余份;在縣內媒體平臺上積極發起綠色低碳環保倡議,鼓勵群眾主動使用竹制品,營造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
上一篇:海寧市長安鎮繡球花暢銷全國
下一篇:昌平區深化推進回天地區綠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