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發布消息,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經過探索實踐,云南省在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措施和保護管理模式方面取得較大突破,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只增長至2600只左右,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旗艦動物拯救保護成效顯著。
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物種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設30個保護小區(保護點)、18個遷地和4個近地保護基地(園)、20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受保護對象物種達52個。華蓋木、漾濞槭、巧家五針松等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種群10萬余株,回歸3000多株,遷地保護的壯麗含笑、華蓋木、滇桐、云南金錢槭、萼翅藤、富民枳、漾濞槭等已開花,部分種類能正常結實。
為積極拯救保護瀕臨滅絕野生植物物種,云南省編制《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規劃(2007年-2020年)》《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緊急行動計劃》等,明確了保護重點、目標和拯救保護措施。15年來,云南省投入野生植物保護資金1.4億元,平均每年近1000萬元。為拯救保護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云南省借鑒國內外保護生物多樣性經驗,依靠各有關單位的科技力量,編制出臺相關方案,為極小種群野生動物拯救保護行動的實施奠定了基礎。此外,還相繼實施了亞洲象、滇金絲猴、長臂猿、綠孔雀等20多個物種的就地保護和研究、監測項目。
極小種群物種,是指分布地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干擾,呈現出種群退化和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已經低于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為保護極小種群物種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拯救現存物種資源。2004年,云南省在全國率先提出和倡議“極小種群”保護,2005年又率先在全國啟動了62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優先保護行動,2009年“生物多樣性保護小額贈款項目——極小種群物種保護行動”在全國率先啟動,成為云南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的重點和亮點。
下一篇:庫布其:盈盈綠色鎖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