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會仙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
“林草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廣西作為全國重要的森林資源富集區、森林生態優勢區和林業產業集中區,森林資源豐富,林業產業發展優勢明顯,生態地位舉足輕重。國家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方面提出了深入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一系列任務措施,這為廣西當前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持續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在廣西,十萬大山延綿千里、巍峨聳立,蘊藏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千百條秀美江河奔騰不息,流經沃野千里孕育出了燦爛的民族文化;亞熱帶季風氣候冷暖輪回,滋養著八桂大地帶來了物產豐饒、果蔬飄香的大自然饋贈……
環境乃民生之基,廣西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持續筑牢我國南方生態安全屏障。自“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廣西年均完成植樹造林300萬畝以上,全區人工林面積超過1.3億畝,居全國前列,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此外,活立木總蓄積量9.9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82.82%,草原面積居華南地區前列。
國土科學綠化行動穩步推進。廣西林業部門積極調整樹種結構,近幾年每年完成桉樹純林改造10萬畝以上。探索“桉樹+N”模式,旨在營造桉樹與鄉土樹種、珍貴樹種、油茶等經濟林樹種混交林。大力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已有76個縣區投入其中,占規劃縣區總數的93.83%。著力打造綠美宜居村屯,每年在全區選點實施村屯綠化景觀提升項目100個,珍貴樹種“進百城入萬村”行動項目2500個,示范帶動打造綠化特色精品,整體提升綠美鄉村建設水平。
林草資源監督管理日益加強。廣西林業部門不斷完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機制,并持續組織開展“一集中三攻堅”(“綠網·颶風”集中行動,森林防火、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互花米草防治攻堅行動)等打擊整治系列行動。2023年,森林督查國家下發四期圖斑核實完成率達94.65%。
林業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等林草生態建設重大工程,加快西南巖溶國家公園、南寧國家植物園創建,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全力提升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桂林漓江流域保護修復工程入圍全國競爭性選拔項目名單,完成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試點工程。2023年,南寧等7個市和高峰林場等11家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完成退化林修復20萬畝;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的紅樹林面積達9417.03公頃。與2016年相比,廣西石漠化土地減少面積720萬畝,重度石漠化土地減少面積居全國前列。
此外,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果,廣西的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居全國第3位,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重點區域之一。近5年來,發現50余種植物新物種和新增136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崇左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與周邊社區通過生態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案例,更是被評為“全球100+”優秀案例。
著力發展壯大林產業
近年來,廣西積極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建好用好森林“四庫”(水庫、糧庫、錢庫、碳庫),積極構建現代林業產業體系,打造國家林業產業集群,加快發展萬億元林業綠色產業。2023年,廣西林業產業總產值超過9500億元。
全力推進萬億元林業產業打造。加快建設廣西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推動出臺《廣西萬億林業綠色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大力實施《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2023年,廣西全年完成油茶新造林87萬畝、低產林改造46萬畝,分別占國家下達計劃任務的106%、103%,超額完成年度生產任務,其中桂林市、河池市完成率超過120%,巴馬瑤族自治縣完成率304%,博白林場完成率302%。落實“以竹代塑”倡議,大力推進竹藤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建設一批高標準示范基地,創建一批示范縣。2023年,廣西林下經濟產值達到1348億元,位居全國前列。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達到7079萬畝,惠及林農1178萬人,林農發展林下經濟人均增收3600多元。穩步推進林業產業園區建設,以園區建設為載體,深入實施“百十億級產業園區提升工程”,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政府引導+市場機制+企業運作”模式進行管理。以產供銷一體化推進油茶產業、林下產品生產等各環節的匯聚,指導各地積極創建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加快推進林業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有序開展林業產業招商活動。截至2023年,建成或在建的林業重點產業園區達43個,覆蓋40%以上的縣區。
高質量建設林業改革開放促進區。廣西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縣級政府+區直林場”等模式,助力國家儲備林建設累計獲得銀行授信批復額度超1000億元,貸款余額超300億元。成功舉辦第三屆廣西家具家居博覽會暨高端綠色家具家居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第二屆南方花卉苗木交易會暨第四屆廣西花卉苗木交易會。與國家相關部門共同舉辦首屆世界林木業大會,努力打造廣西林業對外合作交流平臺,推動建立現代林業產業體系,聚力打造萬億元林業產業。
推進林區鄉村全面振興
林業強農惠農,鄉村振興展新篇。政策、資金和項目集中傾斜于44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2023年林業產業總產值超過2800億元。2023年,全區集中打造村屯綠化景觀提升項目100個,完成珍貴樹種“進百城入萬村”行動示范點建設2583個;選認鄉愁樹10萬余株,覆蓋12萬多個鄉鎮及自然屯;在67個縣選聘續聘生態護林員6.4萬名,管護資源面積8400多萬畝,鞏固24萬名以上脫貧人口脫貧成果,帶動戶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持續加大對環江縣定點幫扶力度,總投資12.7億元國家儲備林項目落地實施,帶動500戶脫貧戶就地就近就業。
特色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添動力。廣西各地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將其作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將符合要求的林下經濟產業納入“10+3”、縣級“5+2”、村級“3+1”特色農林產業體系統籌部署、一體推進,促進區域特色優勢林下產業集約集群發展。南寧大力推進萬畝雞血藤林下中藥材基地建設,積極培育馬山、上林等環大明山森林康養休閑旅游線路;梧州市林下養殖三黃雞全產業鏈產值約12億元,帶動近3萬人從業;貴港市推動桉樹林下種植穿心蓮;浦北縣干紅椎菌產值3.42億元,林下養雞產值達13.56億元;鳳山縣核桃林下套種藥材十大功勞,覆蓋全縣巖溶地貌的8個鄉鎮、56個石灰巖地區行政村,帶動農戶2252戶,“鳳山縣道地藥材十大功勞產業示范區”入選廣西2023年度“鄉村振興+行動學習”試點項目;金秀縣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本地250戶農戶發展中藥材,戶均種植中藥材56畝;藤縣引進廣西中恒藥業在金雞鎮投資1.5億元,流轉3000畝土地建設中藥材種植產業扶助創新示范基地,有效解決了村集體收入問題。
逐綠而行,久久為功。廣西林業將加力快干、拼搏實干,全力推進新時代廣西林業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林草答卷,為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貢獻綠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