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報刊網信 > 行業板塊 >

稅惠政策精準發力 現代農業風生水起

發布時間:2023-02-09 08:09:11  來源:光明網

近年來,得益于國家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的雙重扶持,江蘇省響水縣高效推進高科技現代農業產業,厚植生態底色,先后打造了一批以“響富”蘋果、西蘭花、鐵皮石斛、千禾現代農業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樣板,擘畫鄉村振興美麗藍圖,讓希望的田野充滿生機。


每逢仲夏,黃河故道果飄香、物產豐。走進響水縣運河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一棟棟高標準設施大棚內,重約五六斤的玉菇、紅心脆、黃金龍等多個品種哈密瓜成熟待采,工人們正忙碌著進行采摘、分揀、包裝等工作。據了解,哈密瓜采摘期將持續一個月,畝產6000斤到8000斤左右。


在響水縣運河鎮四套村境內的豐之源豆角種植基地,一根根又細又長、淺綠色的豆角在大棚支架上密密麻麻地垂掛著。基地負責人劉海樓正在大棚里查看長勢情況,忙碌著上市前的準備工作。劉海樓介紹,設施豆角一年可種植三茬,每畝產量8000斤左右,豐產期一天可摘5000斤。目前基地供貨主要以訂單為主,除“蔬菜園子”生鮮配送平臺,還銷往蘇南大型的菜場、商超。


提起稅務部門的服務,劉海樓感觸頗深,“在我們遇到困難苦惱無助的時候,稅務部門主動派專人上門輔導,耐心細致解讀稅收優惠政策,手把手教我們采取直播間銷售方式,實現90%線上銷售的轉型,帶動更多鄉親增收致富,還幫助解決資金和招工難題,基地上上下下充分感受到了稅務部門濃濃的人情味。”


響水縣運河鎮千畝紅富士蘋果基地是黃河故道片區鄉村振興8園同創項目之一。該基地主要種植紅富士新品種“響富”蘋果,是煙臺大山果業研究所選育,采用海棠苗嫁接、矮化、套袋等多項“三新”技術,著色速度快、優質果率高,蠟質層厚,耐儲藏,目前已注冊成立響水縣響富大山果業家庭農場。“響水的溫差和光照與煙臺相似,是種植蘋果的優良地塊。我們給果園覆上一層蘋果防雹網,它拉力強度大、抗熱、耐水、耐腐蝕,預防冰雹災害、鳥類啄食的同時,不會影響蘋果采光和透氣,就像給果園穿了層‘防護衣’。”大山果業蘋果研究所技術員王紹東說。


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不僅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平臺,吸引周邊村民前來務工。“我們老兩口,孩子都不在家,也干不了太重的體力活,到果園工作比較輕松,而且每天有80元的工資。”村民林金海樂呵呵地說。“我們實行規模化管理、機械化作業,采用智能化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節水、節肥、節人工。同時與響水縣羽翔禽業養殖場開展深度合作,通過糞污發酵塔將雞糞處理成有機肥,不僅節約化肥投入,減少土壤中的化肥殘留,還提高了蘋果品質,實現變廢為寶,生態循環。”基地負責人嵇春海表示,今年預計畝產可達6000斤,豐產期可超10000斤,秋季將迎來大豐收。


“基地一路發展壯大,得到稅收優惠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別是近兩年來,基地生產經營受到疫情沖擊,多虧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和稅務部門便民服務舉措的幫助。近年來,基地已享受稅費減免10萬余元。”該基地負責人嵇春海表示,兌現的政策紅利,基地全部用于提升產品質量和產能,穩定群眾就業崗位,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


“我還準備擴大蘋果基地種植面積,打造旅游觀光采摘園,建設農產品加工廠,開發蘋果醋、蘋果酒等產品,延長產業鏈,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談及下一步發展,嵇春海信心滿滿。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產業富民更有底氣。響水縣黃圩鎮不斷探索農旅融合新模式,依托當地龍頭企業推動鐵皮石斛特色小鎮建設,拓展集生態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空間,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推動產業振興。目前,云梯關村風景區特色民宿、濱水步道、竹林幽徑等文旅項目已完工投入使用,并已陸續對游客開放。


現代農業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強大引擎。近年來,響水縣以工業化的發展思路,布局現代農業產業,現代農業風生水起。西蘭花、西甜瓜享譽省內外;優質糧、斑節蝦、淺水藕、鐵皮石斛等主導產業規模不斷培強壯大;九豐、費氏、萬銀等農業龍頭企業接連落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逐步形成,產業的優勢和集聚效應日益突顯。


1671165809938500.jpg


責任編輯:蔡晨霞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