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激發林業動能、助推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作為我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浙江省通過深化省院合作,聚力科技攻關與成果轉化,為集體林改縱深發展注入新活力。衢州作為全國林改綜合試點市,以深化集體林改為突破口,通過制度創新、科技賦能、產業融合,將原本沉睡的山林資源轉化為富民強市的“綠色銀行”,為全國“兩山”轉化提供了“衢州樣本”。
中國林科院自2023年啟動科技服務集體林改工作以來,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林草局關于深化集體林改工作的決策部署,通過組織實施“浙江衢州科技示范樣板建設”這一林改重點專項項目,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林業“四新”成果)的轉化應用,打好科技支撐森林“四庫”聯動“組合拳”,貫通“護綠增匯”與“點綠成金”雙路徑,為全國深化集體林改提供可復制的樣板。
良種筑基:
破解林業“低產低效”困局
中國林科院亞林所木本糧食團隊以“太秋”甜柿為切入點,在江山市峽口鎮和開化縣桐村鎮打造500余畝精品栽培示范果園,推廣省力化修剪技術、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高效防治技術,成效顯著。果園畝產量從45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以上,病蟲害防治率超80%,每畝收益從1.8萬元增加到2萬元。
此外,林木分子生物學、特色林木資源育種與培育研究團隊重點圍繞櫟樹、杉木、浙江楠等重要生態和用材樹種,成功篩選出速生優良櫟樹種源,構建了櫟類、杉木“龍15”、浙江楠等優良林木品種高效繁育技術體系,為基地實現年繁育500萬株優質種苗目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與保障。
創新模式:
增強產業技術支撐服務力度
針對常山縣30萬畝低產油茶園,中國林科院亞林所木本油料育種與培育研究團隊與縣油茶產業中心共建油茶博士工作站,構建集良種選育、種苗繁育、產業政策研究于一體的科技服務新范式。在何家鄉打造千畝油茶高效栽培示范基地,重點示范油茶密度調整、授粉品種補植、樹體整形修剪、水肥一體化管理等技術。
在今年3月舉行的常山縣首屆油茶整形修剪比賽中,專家團隊現場指導,通過實操競技推廣“四大主枝分層法”,全縣20余名油茶種植能手參賽。此次以賽代訓的活動掀起了春季管護熱潮,以點帶面推動了全縣油茶種植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林下掘金:
開啟土壤共生真菌激活“藥效密碼”
為促進林下經濟的高效培育,中國林科院亞林所林業微生物團隊從森林土壤和樹木根系中分離出多種共生真菌,創造性地開發出真菌源生物刺激劑,初步實現了林藥、林菌產量和品質的雙提升。
該成果在鐵皮石斛、桑黃種植中應用成效顯著,兩年生鐵皮石斛多糖含量達到仿野生7年生水平,桑黃黃酮類含量提升最高可超過60%,為解決林下經濟高產低質等產業共性技術瓶頸提供了新方案。目前,團隊已在開化十里鋪苗圃基地開展真菌源生物刺激劑對鐵皮石斛、黃精等林下植物主要藥效成分調控的研究。
立體開發:
香椿解鎖“林間經濟學”
為破解山區林地資源碎片化、產出效率低的難題,中國林科院亞林所林木種質資源團隊發揮香椿屬樹種的核心技術優勢,在開化縣、常山縣首創“種質研發-生態種植-精深加工-冷鏈鎖鮮-品牌營銷”五位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實現了香椿產業增值增效與市場競爭力雙提升。
通過創新“香椿+茶葉”“香椿+油茶”立體套種模式,農藥使用量大幅降低,土地利用率提升40%,密植矮化技術使鮮芽產量提高3倍。目前,“紅富椿”良種配合精準水肥管理,可實現年采椿芽8—10茬,畝產突破150公斤,較傳統品種增產60%。梯度降溫鎖鮮技術+冰袋保鮮技術革新,將椿芽保鮮期從3天延長至15天,破解了儲運難題。今年3月,采用梯度鎖鮮技術的“紅富椿”鮮芽成功出口日本,創下全國香椿出口首單紀錄。
技術破題:
激活經濟增值新空間
為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樣化、差異化需求,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提升產品附加值,可食用林產品加工利用研究團隊開發了茶油低溫濕法制取技術,優化技術參數,使茶油多酚含量同比提高20%,降低了生產能耗和溶劑消耗,推進了產業節本增效。
同時,利用油茶籽中皂苷、多酚、甾醇、角鯊烷等活性成分,結合同屬山茶花的獨特香型,研創出山茶·養、山茶·護、山茶·潤、山茶·清等系列日化產品。目前已完成500份用戶體驗測試,市場反饋顯示其保濕、修護功效顯著。這一系列創新實現了油茶產業從單一榨油向全組分高值化利用的跨越式轉型,為林業資源綠色循環開發樹立了新標桿。
機械強林:
科技革新綠色生產力
應用綠色、智能、高效的林草機械裝備與宜機化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助力林農增收。衢州林改重點專項參與單位國家林草局哈爾濱林業機械研究所熟化“適地適機、機藝融合、多機聯動”油茶經營全過程機械化聯合作業體系,與常山縣探索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林機林事服務中心利益聯結機制,打造集全程機械化與信息服務、新技術新機具示范推廣、林機維修保養與存放、林機人員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林機林事服務中心,構建和拓展林業機械化綜合林事服務鏈。2024年底,組建了林機特派團入駐常山,建立了2個試驗示范基地和2個成果轉化基地,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機械化作業模式,建設科技強林、機械強林樣板。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中國林科院緊扣國家深化集體林改戰略任務,圍繞“林改四問”核心命題,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成果轉化為抓手,在浙江衢州打造林業國家級試驗場,加速林業“四新”成果推廣應用,探索生態價值高效轉化新范式,全面激活綠色新質生產力,為全國集體林改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