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臨澤濕地局監測人員開展鳥類監測時,在臨澤段濕地監測到一小群鸻鷸類涉禽。經鑒定此涉禽為斑尾塍鷸,這也是斑尾塍鷸在臨澤段濕地首次被監測到。斑尾塍鷸體形中等,體長約37厘米。嘴較尾長,直或略微向上翹。雄性成鳥(繁殖羽)頭、頸、下體深棕栗色;頭頂有黑褐色條紋。眼先有暗褐色斑,形成暗色穿眼紋。上背、肩黑褐色,各羽邊緣具暗栗色或綴白斑。翼上覆羽暗褐灰色,邊緣蒼白。背、腰黑褐色,各羽緣或有寬闊的白色。尾上覆羽白色,具灰褐色斑紋。尾羽白色,具黑褐色斑。雌性成鳥(繁殖羽)體羽較淡;頸、胸棕黃色,有暗色條紋;腹白色,兩側點綴褐色斑。
據資料介紹,斑尾塍鷸每年的8—9月從北美洲的阿拉斯加飛往大洋洲的新西蘭,連續飛行八九天,飛行里程達11600公里,是世界上飛得最遠的鳥。
近年來,臨澤縣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多方爭取資金實施山水林田湖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通過退耕還濕、植被恢復、生態補水、渠系疏浚、人工造林修復等措施改善、保護生態環境,濕地涵養水源、調節水量、凈化水質、改善氣候、豐富生物多樣性、治理水土流失、優化美化生態環境的功能將進一步發揮,草本灌叢沼澤植被大面積恢復,境內湖泊、沼澤、灘涂星羅棋布,為鳥類遷徙、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棲息環境,同時也成為愛鳥攝影人拍攝“鳥中大熊貓”----黑鸛的絕佳拍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