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日前聯合印發《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確定中國國家公園建設的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創建設立、主要任務和實施保障等內容。
《方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實現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為建設美麗中國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筑牢生態根基。到2025年,基本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到2035年,基本完成國家公園空間布局建設任務,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
《方案》將我國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納入國家公園體系,遴選出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含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其中陸域44個、陸海統籌2個、海域3個,總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中國國家公園保護面積的總規模將是世界最大。
《方案》在全國自然保護地體系規劃研究等基礎上,綜合考慮我國自然生態地理格局和生態功能格局,突出青藏高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區位和生物多樣性、典型景觀分布,以國家代表性、生態重要性、管理可行性為統一尺度,充分銜接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生態工程。其中,青藏高原布局13個候選區,形成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總面積約77萬平方公里,占國家公園候選區總面積的70%;黃河流域布局9個候選區;長江流域布局11個候選區。
《方案》覆蓋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自然景觀、自然遺產、生物多樣性等最富集區域,共涉及現有自然保護地700多個,10項世界自然遺產、兩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19處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分布著50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和2.9萬余種高等植物,保護了超8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了國際候鳥遷徙、鯨豚類洄游、獸類跨境遷徙關鍵區域。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直接涉及28個省份,全社會將共同參與國家公園建設。通過特許經營、志愿服務、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吸納原住居民、社會公眾,直接加入國家公園的保護建設管理,共享國家公園帶來的生態福祉。
《方案》明確,國家公園創建、設立以及候選區實行動態開放、考核評估、退出機制等,并提出強化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統籌自然保護與社區發展、加強科技支撐保障、提升監測監管水平、增強科普宣教能力等6項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