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求“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旅游是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路徑,是林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式。2024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推出 14 條特色生態旅游線路,涉及世界遺產、各類自然保護地以及國有林場等各類生態旅游地130余處,集中展示了具有國家代表性的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生態景觀。
即日起,國家林草局微信公眾號開設“行走美麗中國——14條特色生態旅游線路”專欄,全面展現沿線的自然景觀精華和生態文化,為大眾生態旅游提供更多選擇。
線路以G111、G331和S218為基礎,呈環形分布,串聯了國家5A級旅游景區北極村、龍江第一灣和北極島、薩布素軍馬場為代表的多處景區,涵蓋了北紅村、中國最北點、雙妃湖、北極冰藍莓酒莊、圖強林業博物館等眾多景點。線路位于我國地理位置最北的區域,具有寒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典型性和原真性,是寒溫帶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分布地,是中俄邊境黑龍江沿岸自然風光的典型代表,是以抗聯精神為代表的紅色文化的傳承地,是我國北方大興安嶺地區民族文化和冰雪文化的展示窗口。重點展示以神州北極為代表的“北”文化,以大冰川、大冰雪為代表的“雪”文化,以大森林、大濕地為代表的“綠”文化,以鮮卑和古驛為代表的歷史文化,以抗聯和大興安嶺精神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以鄂倫春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是找北探源、觀賞極光、避暑旅居、康養度假、冰雪體驗的絕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