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產業新聞 >

我國大江大河上游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發布時間:2020-05-28 20:20:16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1590668585126722.jpg

  四川地處長江上游、黃河源頭,也是天保工程發源地。天保工程實施20年來,四川森林面積增加1億多畝,森林蓄積量增加5億多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15.4個百分點。去年10月,天保工程高票入選“新中國成立70周年影響四川十大工程”。

  四川省委、省政府堅定天然林保護政策方向,1998年9月起,率先落實停伐政策。1999年出臺全國首部省級天然林保護條例,省人大專題開展條例執法檢查,省級林業、監察、財政、發改、公安、審計等8部門每年聯合執法監察,近年森林公安機關年均查處涉林案件1萬余件。將天然林保護納入全省十大民生工程,省、市、縣設立專門工程管理機構,堅持落實政府與林業主管部門目標、任務、資金、責任考核。

  四川著力建立完善天然林管理體制、投入機制和管控制度。180家國有林場整合優化為159家,98%林場定性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管護面積增長21.3%,110戶森工企業明確為公益性國有林保護機構。加大省、市、縣三級財政投入力度,省級財政籌集資金39億元,全面剝離社會職能,省級公益林補償標準與國家級并軌。新建標準管護站81個。實施木材替代行動,各地堅決禁止私砍濫伐天然林,嚴格控制自用材采伐。2019年,川西北地區采伐林木同比減少30%,森林覆蓋率提高0.54個百分點。

  由于四川省天然林資源都分布在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四川實施林草生態“三業(特色產業、融合創業、穩定就業)”工程,大力推進林區轉型升級。支持天保工程區有序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新業態,構建了以大熊貓生態旅游為旗艦,竹子、木本油料、林草藥材等為主的“1+10”特色生態產業體系。在天然林分布區的各類自然保護地,依法支持在一般控制區和入口社區開展融合創業,建設森林小鎮115個、森林人家1315家。全省累計兌現集體天然林生態補償105.7億元,惠及貧困500余萬人。選聘天保生態護林員8.2萬名,占全省貧困縣公益崗位總數的70%以上。在88個貧困縣創新性組建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1080個,近3萬名貧困社員通過參與實施林草工程項目,人均獲得勞務收入2000余元。

責任編輯:游娜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