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滿族自治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燕山東麓,地理氣候優越,是典型的山區林業大縣,擁有2000多年板栗種植歷史。
近年來,青龍縣堅持以“三北”工程建設目標為引領,充分發揮地域特色優勢,通過建機制、強聯結、延鏈條、拓市場等有力舉措,小小板栗撬動了“三北”工程建設大發展,成為河北“三北”工程建設高質量推進的一個生動鮮活案例。
截至2023年,全縣板栗栽培103萬畝,位居全國第一位,實現年產量6萬噸、年產值12.9億元,板栗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日本、匈牙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栗農年人均收入增加近3000元。
特色種植與“三北”工程深度融合
青龍縣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把發展板栗種植與“三北”工程建設任務緊密結合,在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同時,做強做大板栗特色經濟林產業,構建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群企唱戲”工作格局。
科學制定發展規劃。以“三北”工程建設規劃為基礎,聘請國家科研團隊,高標準編制了《果樹產業規劃(2016—2025)》《板栗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等,確保板栗種植與“三北”工程建設同步推進、相互促進。
強化政府推動引領。將板栗產業列入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事項,印發《板栗提質增效實施方案》,實施多部門聯動,并在政策實施、技術管理、服務保障上給予支持,讓板栗種植在“三北”工程建設中健康發展。
加大資金扶持力度。2021年以來,累計安排各級銜接資金7.84億元,板栗種植、產品加工等為板栗產業長遠發展提供源源動力。
科技創新與產業提質增效相互結合
青龍縣在板栗種植中,堅持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激發集體林權改革源動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運用,著力培育板栗現代產業和新型栗農,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提質增效相互結合。
加強校地合作,全力推廣新品種。組建了板栗產業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30個新品種新技術試驗園、4個優新品種采穗圃,每年可提供優種板栗接穗200萬條,成功選育燕寶、燕紫、碩豐等多個優質高產新品種,全縣板栗良種率達80%以上。
推動成果轉化,全力推廣新技術。活化集體林權改革制度,在全縣鄉鎮全部設立林業工作站24個,搭建“專家+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栗農”新技術推廣網絡,全力推行“抓大放小”板栗省力化栽培、“林藥”、“林菌”、“林畜”林下經濟等生產管理新技術,全縣新技術推廣面積超過30萬畝。
鄉村振興與三產相互融合
青龍縣堅持發展板栗產業、鄉村振興經濟與“三北”工程建設同步發展,豐富集體林權流轉內容和形式,通過強隊伍、聯機制、促延伸等有力舉措,聯農、帶農、富農機制進一步完善。
壯大產業隊伍體系。在全縣24個鄉鎮、1個庫區全域推廣板栗栽植,共發展10多萬栽植戶24萬余人,占全縣人口比重達43.6%,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種植專業隊伍。
織密利益聯結機制。加大產業培植力度,爭取利益最大化,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8家,成立以經營板栗為主的專業合作社1075家,發展家庭農場480家、產業化聯合體9個。
促進產業鏈條延伸。建立板栗產業基地建設規范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生產過程無害化、采收儲藏科學化的一體化生產體系,推出板栗棒冰、板栗飲品、板栗食品等深加工產品90多種,實現了初級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變。
青龍創建電商物流和銷售平臺,增加電子銷售途徑,成立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創建電商物流產業園1處,通過央視直播帶貨、開設天貓官方旗艦店、入駐國內著名企業等形式拓寬銷售渠道,與國內多家大型經銷企業開展合作,在青龍縣設立收購點收購站100多個,銷售渠道更加暢通。
上一篇:安徽舉行深化林長制改革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