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家公園 > 自然保護區 >

自然遺產綻放新光彩的三個關鍵詞

發布時間:2024-08-28 20:16:47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自然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是對過去的信守,也是對未來的投資,自然資源管理工作者要以久久為功的定力、守正創新的精神,切實守護好、傳揚好、開發好這份來自大自然的禮物和饋贈。

281423031bxa.jpg

中國丹霞的赤水大瀑布 洪開第 攝

關鍵詞一:保護

堅持保護優先,共筑發展之基

高效的自然遺產保護,需要社會各主體的協同、法律法規的保障和全民保護意識的提升。

要構建多元化協同保護機制,充分激發經營主體、各類社會組織、教育機構、廣大民眾等多方力量的潛能與熱情。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促進各主體間的高效協同與優勢互補,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廣泛參與的“大保護”格局。

同時,強化自然遺產保護法律框架指導約束作用,構建全方位制度保障體系,緊密結合國家發展戰略與社會實際需求,對現有保護法律法規進行系統性審視與修訂,確保各類自然遺產都能得到全面、合理、有效的法律保護;健全執法機制,加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破壞自然遺產的違法行為;加快構建督察制度,對亟須修復的自然遺產進行系統修復治理,對全國范圍內的自然遺產保護工作進行定期督查與評估,及時發現并糾正存在的問題。

廣泛宣傳自然遺產的價值和意義,激發全社會對自然遺產保護的責任感、使命感與創造力。保護是繁榮和發展的基石,既要對自然遺產進行整體性、系統性保護,也要構建良好的保護機制,讓人人參與其中,筑起一道全民共守的堅固防線。

關鍵詞二:傳承

提高傳承水平,確保永續流傳

自然遺產承載著民族的記憶,是身份認同與文化傳承不可或缺的一環。自然遺產的傳承,連接了歷史和未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每一代人均需肩負責任和使命,共同守護這份自然賦予的寶貴遺產。

將自然遺產更好地傳遞到人民心中,需要創新傳承方式并提升記錄水平。借助虛擬現實、三維實景等現代科技,讓自然遺產以數字化形式躍然眼前,公眾得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直觀感受自然遺產的魅力與價值。做好自然遺產記錄工作,采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和設備,建立標準化記錄體系,對自然遺產進行全面系統的監測、評估和記錄,確保自然遺產數據的連續性、準確性和可比性。

積極推進世界自然遺產申報工作,因自然遺產的地域性較強,對于具有共同價值的跨區域遺產,鼓勵聯合申報,以提升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深入推進自然遺產科普,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并豐富科普資源供給,完善科普傳播體系,不斷推出更多高質量自然遺產的科普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關鍵詞三:利用

創新利用方式,推進綠色發展

在自然遺產利用過程中,不僅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更要積極探尋自然遺產與經濟社會文化融合發展的新路徑,發揮自然遺產的文化美學價值、資源價值和科研價值。

許多自然遺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景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與美學價值,設計富有創意的旅游線路與生態文創產品,推動其成為面向國內外的旅游參觀勝地,在實現自然遺產經濟價值轉化的同時,促進國家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不斷實現自然遺產的社會和生態價值。

加強可持續利用,鼓勵和支持自然遺產地發展新型綠色農業、林業等特許經營活動,利用當地自然資源,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自然遺產地也是科研教育的寶貴場所,通過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將自然遺產地打造為生態教育基地,普及自然資源知識;建立專門的自然遺產研究機構,集合跨學科研究團隊,形成綜合研究力量;推進與國際組織和國外機構的合作,共同開展自然遺產的科學研究工作,以增進對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地質多樣性和地質歷史等領域的認識。

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用地審查報批、節約集約與資產供應、創新要素配置、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政策手段,增強自然資源要素對自然遺產建設空間和保護利用的保障能力。通過對自然遺產的多元化、創新化利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自然遺產不僅是地球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更是民族文化與精神生活的重要載體。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自然遺產,需要加強自然資源管理,讓這些自然瑰寶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代代傳承。


作者:白斯如 毛馨卉責任編輯:黃煥儀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