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草長鶯飛,又到了植樹造林的好時節。4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率先垂范,為建設美麗中國增綠添彩。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第9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
9年來,總書記在參加義務植樹時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對義務植樹的時代意義、發展理念、形勢任務作出深刻闡釋。今年是開展全民義務植樹40周年,站在40年的歷史節點,我們重溫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探索推進全民義務植樹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路。
“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
9年來,總書記在參加義務植樹時,總不忘強調這幾件事——
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義務植樹是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活動;植樹既是履行法定義務,也是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民生福祉的具體行動;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是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途徑,是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總書記闡明了義務植樹的重要意義。
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全國各族人民要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干下去,堅定不移愛綠植綠護綠,把我國森林資源培育好、保護好、發展好,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中國就是要使祖國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總書記提出了義務植樹的總體目標。
要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參與義務植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堅持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全社會人人動手,鼓勵和引導大家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一起來為祖國大地綠起來、美起來盡一份力量;要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讓大地山川綠起來,讓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美起來;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履行植樹義務,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呵護好我們的地球家園,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讓人民過上高品質生活……總書記要求義務植樹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今年植樹時,總書記說,美麗中國建設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2017年植樹時,總書記強調,“參加義務植樹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
在總書記身體力行的帶動下,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參加義務植樹,全國各地播綠植綠氛圍日漸濃厚。全民義務植樹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彰顯出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成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久、累計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生態行動。
“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
總書記多次在植樹時提出要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
2013年,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宣傳教育、創新活動形式,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加義務植樹,不斷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
2017年,總書記強調,要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讓人民群眾更好更方便地參與國土綠化。
今年,總書記又一次強調,要加強組織發動,創新工作機制。
經過40年發展,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已由單一的植樹造林拓展到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八大類50多種,拓寬了公眾的盡責渠道。
互聯網時代,我國已在15個省份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推出“我為大熊貓種竹子”“我為古樹名木送溫暖”等一批網絡參與項目,深受網民歡迎?!霸贫酥矘洹薄按a上盡責”使義務植樹盡責更加常態化、便捷化,有效提升了全社會的參與度。
全國各地結合實際不斷創新義務植樹活動方式,調動了公眾參與義務植樹的積極性。北京市推行“春植、夏認、秋撫、冬防”四季盡責,福建在省市縣鄉村五級同步開展“春節回家種棵樹”活動,湖北推行義務植樹進社區、進校園,湖南婁底開展城市“聯村建綠”活動等。
網上網下的創新實踐,進一步凝聚起國土綠化的全民力量。
“倡導人人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風尚”
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響少先隊員沒有參加植樹之外,總書記每年植樹時都會和少先隊員們一起勞動,并鼓勵孩子們要從小培養愛綠植綠護綠、愛護環境、珍惜自然的意識。
2016年,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10年后,20年后,你們可以回到這個地方來看看你們親手栽下的樹苗長得怎么樣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2017年,總書記強調,全民義務植樹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讓大家都樹立生態文明的意識,形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識和合力。
全民義務植樹走過40年,不僅在大地植綠,也在心中播綠;不僅是生態文明的實踐,也是精神文明的成果。
40年來,在各行各業、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森林覆蓋率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現在的23.04%,森林蓄積量由90.28億立方米提高到175.6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穩居全球第一,為建設美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生態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40年來,“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公眾參與植樹造林、建設美麗家園的熱情高漲,涌現出一大批如山西右玉、河北塞罕壩、甘肅八步沙六老漢等熱愛并奉獻綠化事業的先進集體、英雄人物,塑造了久久為功、百折不撓等林草時代精神,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
雖然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但我國生態建設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特別是今春幾次強沙塵天氣再次警醒我們,建設美麗中國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2013年植樹時,總書記這樣說。
“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相比,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國林草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仍然突出……”今年植樹時,總書記再次強調。
“美麗中國不光是涂脂抹粉,真正是健康?!笨倳浻猛ㄋ椎恼Z言道出美麗中國的內涵。
如何讓山川河流、美麗中國健康?2018年至2020年,總書記連續3年在植樹時強調“因地制宜”,對科學開展國土綠化提出具體要求。
2018年,總書記強調,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
2019年,總書記要求,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因地制宜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2020年,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之以恒開展國土綠化,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刻意追求奇花異草、名貴樹木,真正做到為人民種樹,為群眾造福。
2020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印發了《深入推進造林綠化工作方案》,對未來5年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作出了安排部署。當前正在積極推進出臺《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將著力解決國土綠化“在哪種、種什么、怎么種、怎么管”的問題,為“十四五”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供基本遵循。重點是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調整優化造林任務結構;實行綠化任務直達到縣、落地上圖精細化管理;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實現以水定綠、量水而行;堅持系統觀念,綜合治理,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各地也在積極推進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北京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更加注重構建近自然植物群落,恢復生物多樣性;湖南堅持全過程管理、系統化治理、大生態提質、多重點推進的科學綠化理念;三北工程區認真開展以水定綠專題研究,根據水資源承載力,因地制宜發展雨養林草植被。
“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今年總書記在義務植樹時又一次提到了“碳達峰、碳中和”。他強調,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為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前不久,總書記在森林覆蓋率連續42年保持全國首位的福建考察時指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省建設布局,科學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在總書記心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之大者,也是一場硬仗、一場大考。
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增加林草碳匯,是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行動,也是我國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內容。
這意味著,通過植樹造林種草推進國土綠化,努力引領世界發展潮流,與世界攜手共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當前和未來我們將始終堅持的戰略選擇。
因此,應對氣候變化,林草責任重大、使命艱巨。目前,國家林草局已經研究制定了《實現2030年森林蓄積量目標實施方案》,將努力增加林草資源總量,著力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探索建立林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林草新貢獻。
春風陣陣,綠影婆娑。連續9年,總書記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年復一年參加義務植樹,種下一棵棵生態樹、幸福樹、發展樹,帶頭踐行“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凝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綠色力量。
下一篇:倡導人人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