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報刊網信 > 文化板塊 >

世界博物館日:我和草原有個約會

發布時間:2020-05-18 16:18:20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作為征集、典藏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場所,年復一年為公眾發揮著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功能。我國草原文化源遠流長、浩瀚璀璨。在今天屬于博物館的節日里,讓我們一起領略下草原類博物館的魅力。


01


蒙古馬文化博物館


1.jpg


  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鑲黃旗新寶拉格鎮的蒙古馬文化博物館,是一座造型為圓柱形、頂部呈馬掌形的建筑,外墻為浮雕壁畫《牧馬人的四季》。在蒙古族神話傳說中,馬掌圖案能夠給人帶來好運。


  蒙古馬文化博物館建于2008年5月,建筑面積600平方米。400多件展品和文物在這里被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著博大精深的馬文化。


02

錫林郭勒盟博物館


2.jpg


  內蒙古的錫林郭勒盟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于一體的,展現蒙元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


  遠遠望去,錫林郭勒盟博物館形同一個巨大的白色蒙古包。


  進入博物館要從外面登上99級臺,這99級臺階的設計,體現著“長生天”的理念。蒙古民族視“蒼天”為永恒的最高神,謂之“長生天”。


  錫林郭勒盟博物館內珍藏的許多文物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如3件蒙元時期的織金錦袍,蒙元時期的11塊掐絲金飾片,蒙元時期的一張特大牛角彎弓等。


03

鄂爾多斯博物館


3.jpg

  鄂爾多斯博物館位于鄂爾多斯市區,配套有7個專業展廳、大型學術報告廳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鄂爾多斯的草原文明史。


  博物館的展覽以成吉思汗和鄂爾多斯蒙古族文化為主線,按古代蒙古族時代發展的脈絡,分序廳、“成吉思汗看中的故土”、“清朝時期的鄂爾多斯”、“鄂爾多斯人民的覺醒”、“絢麗多彩的民風民俗”四個單元。


  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和鄂爾多斯婚禮是我國蒙古族保留較為完整的民俗禮儀,博物館用情景再現的方式給大家提供了了解此項民俗文化的窗口。2006年,這兩項民俗禮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04

內蒙古博物院


4.jpg


  內蒙古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在博物館正門通道旁,有著莊重威嚴的民族團結寶鼎。


  內蒙古博物院以“草原文化”為主題思想貫穿全部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形成“草原文化系列展覽”。《遠古世界》《高原壯闊》《地下寶藏》《飛天神舟》4個基本陳列介紹恐龍等古生物化石、現代動物、礦產和航天事業;《草原雄風》《草原天驕》《草原風情》《草原烽火》4個基本陳列以板塊串珠形式展示草原文化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的縱向發展線條;《草原日出》《風云騎士》《草原服飾》《蒼穹旋律》《草原華章》《古道遺珍》6個專題陳列以亮點聚焦方式呈現草原文化六大精彩之處。這些陳列系統描述了內蒙古的完整形象。 


  館內文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點。匈奴、東胡、烏桓、鮮卑、突厥、契丹、女真、黨項、蒙古等少數民族文物占有重要比重,其中,匈奴王冠飾和帶飾、鮮卑貴族步搖冠飾、漢代鎏金及瑪瑙馬飾具、珍珠團龍袍等文物,屬罕見珍品。 


05

內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館


5.jpg

  內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館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是一座以收藏、展示古代北方草原游牧生活文物為主的、具有鮮明草原文化特色的非國有博物館。


  由于歷史上游牧民族頻繁的遷徙、游動,遺留下的舊址遺跡較為稀缺,文字史料也比較匱乏,北方草原文明史存在著大量學術難點、甚至有許多盲點,草原游牧文化的實物遺存成了極為珍貴的世界性的史料。


  內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館經過多年努力,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精力對流散在各地珍貴的草原游牧文物進行了搶救性的收集與保護,目前該館收藏了大量古代的鄂爾多斯青銅器、金銀器,也有歷代陶瓷、玉器、古錢幣、古代絲織品,還有許多反映蒙元文化的古代官印、巴斯巴文官印、帥令牌、花押等,從元代至清代的各類藏傳佛像、佛教用品等,共計3000余件。



作者:張一諾責任編輯:朱子桐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