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生態文明 >

濕地何以成為“大地之腎”?我們應如何保護濕地?

發布時間:2022-11-06 09:54:4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國家林草局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我國新增和修復濕地80余萬公頃,目前擁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國家重要濕地29處,建立了濕地自然保護區600多處、濕地公園1600多處。什么樣的區域可以稱之為濕地?有哪些珍稀的野生動植物在濕地中生存?濕地何以被稱為“大地之腎”?保護濕地,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帶著這些問題,一起進入今天的一問到底。


  先來看看,大家認為什么樣的地方可以叫做濕地呢?


  什么是濕地?濕地一定是天然形成的嗎?


  對于什么是濕地,大家眾說紛紜。長江、黃河等河湖水體算不算濕地?濕地一定是天然形成的嗎?來聽聽專家怎么說。


QQ截圖20221106100000.jpg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國家自然資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徐世球:濕地,顧名思義,潮濕的地方。實際上濕地包含了陸地上所有的水體,甚至還包含了低洼地方比較潮濕的區域,再加上海洋低潮的時候,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也就是說陸地上所有的水加上海洋的一部分,都叫濕地。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長江肯定是濕地,洞庭湖、鄱陽湖、青海湖全都是濕地。人工水庫也都是濕地。


QQ截圖20221106100036.jpg


  濕地包括多種類型,珊瑚礁、灘涂、紅樹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澤、水庫、池塘、水稻田等都屬于濕地。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其表面常年或經常覆蓋著水或充滿了水,是介于陸地與水體之間的過渡帶。


QQ截圖20221106100119.jpg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國家自然資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徐世球:主要是五個方面的類型,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濱海濕地,最后是人工濕地。中國的濕地面積大概就是66萬平方公里的樣子,它占國土面積7%左右,在世界上排在第4位,亞洲排在第1位。

數萬候鳥越冬 網湖濕地如何成為候鳥天堂?


  一說到濕地,很多朋友馬上就會聯想到候鳥。眼下,隨著氣溫下降,正有大批南遷候鳥飛抵長江流域越冬。位于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的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就已經迎來了30多種3萬多只越冬候鳥。今年這里還首次監測到了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枕鶴。鳥兒們在網湖濕地過得怎么樣呢?


1.jpg

  

  這些灰色的大型珍禽就是白枕鶴,它們有著標志性的紅色面頰,以及白色的脖頸枕部,體色鮮明,體態優雅,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瀕危物種。據悉,白枕鶴的全球種群數量約為5000只,中國約有3000只,占總數的70%。眼前這一群白枕鶴共有10只,它們結伴而行,時而在灘涂上悠閑覓食,時而又振翅于高空翱翔。此外,同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的東方白鸛,也如期抵達。這些珍稀候鳥的到來,讓保護人員格外驚喜。


QQ截圖20221106100229.jpg

  

  湖北省黃石市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 鄭和松:極瀕危的物種,對環境的要求又特別嚴格,要求我們有一個豐富的一個食源,有一個非常適宜的生存環境,那么它的到來就說明我們這個環境有一個非常好的非常明顯的改善。


QQ截圖20221106100259.jpg

  

  與此同時,豆雁、白琵鷺、小天鵝、反嘴鷸等大批越冬候鳥也已抵達,它們在網湖的山水林草間自由棲息。據監測,目前網湖濕地已有越冬候鳥30多種,數量超過3萬只,不少候鳥種群比往年同期大幅增加。


  湖北省黃石市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 鄭和松:像普通鸕鶿,我們去年這個時候只有七八百只,現在有一千六七百只,像我們針尾鴨的數量變化更大,它以前一般我們發現最大的種群只有一百多只,但是從今年的水鳥調查的過程中就發現針尾鴨有一千七百多只。


  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長江中游南岸,2018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近年來,這里不斷加大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水體水質逐年改善,越冬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眼下,保護區更加強了監測力度,并采取多種措施確保候鳥安全越冬。


11.jpg

  

  湖北省黃石市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 鄭和松:為了滿足這些精靈們的需求,我們一個就是留地,通過降低水位,裸露灘涂,提供更大的棲息地;第二個就是留糧,通過對我們一些糧食種植戶,包括一些魚塘的養殖戶進行宣傳,讓他們在收割的時候盡可能多的多留一些食物,在魚塘收獲的時候盡量不要干塘,留一些小魚小蝦放在塘里增加它們候鳥的食物來源。

夜觀“候鳥天堂” 沉湖濕地夜間是何景象?


  濕地是鳥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西南部的沉湖國際重要濕地,是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全球候鳥遷徙通道的重要越冬地、停歇地和繁殖地,現有動物資源561種,其中鳥類277種。今年初,這里監測到的鳥類數量達到了8.5萬只。看慣了白天鳥兒們或漫步或飛翔或覓食,夜幕降臨,它們又在做些什么?除了鳥類,還有哪些動物在濕地中生活呢?


  沉湖濕地不僅有豐富的珍稀鳥類,還有底棲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動物等野生動物在此和諧共生。


22.jpg

  

  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 馮江:比如說我們保護區的一些河麂,就是獐子,和野豬,這些大型獸類我們是經常碰到的。


  去年,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組織開展了一次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活動,在野外布設了80臺紅外相機,記錄下了不少可愛動物的“本色演出”。傍晚時分,健康活潑的小河麂在媽媽面前蹦跳撒歡。夜幕降臨,落單的河麂和野豬在茂密的蘆葦叢中穿行。


  不同于白日秋光中的萬鳥翔集,入夜后的沉湖濕地一片靜謐,翩然翱翔的“濕地舞者”已悄然隱入夜色。從七壕保護站出發,夜視鏡頭時刻保持著安全飛行距離,以更廣闊的高空視角,徐徐尋覓它們的蹤跡。


  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 方瑛:對鳥類夜間活動的研究,對于我們有針對性地去修復我們的濕地,有針對性地制定巡護管理、保護措施以及科研都有很積極的作用,使鳥類能夠有更好的一種生活環境,在我們這里能夠安心越冬,甚至于留下來成為我們這里的“留鳥”。

濕地有何重要作用?如何保護濕地?


  今年是中國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30年來,我國努力踐行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為全球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濕地有何重要作用?保護濕地,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濕地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產力較高的生態系統,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濕地既是陸地上的天然蓄水庫,又是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還可以給人類提供水和食物。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國家自然資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徐世球:比如說海邊的紅樹林濕地,它就有效地能夠防止海浪的功能。如果說沙漠邊上也有類似濕地,那它具有這個防沙功能。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海洋、森林、濕地。濕地叫“大地之腎”。腎是干什么用的?腎是排毒的一個重要的器官,能夠促進保證新陳代謝,既然濕地叫“大地之腎”,它也具有強大的這方面的功能,為地球排毒。


44.jpg

  

  中國科學院院士 曹文宣:塑料的包裝亂丟,會污染水質,現在第一從這方面開始,特別是從小孩子開始,提倡他們保護、愛護自然,愛護水生生物。不要亂放生,特別是一些外來物種。我們長江現在有十幾種外來物種,對本地的物種造成威脅。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濕地,防止外來物種入侵也是很重要的。


責任編輯:蔡晨霞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