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生態文明 >

“三明實踐”的林業樣本

發布時間:2020-12-25 14:53:29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先后11次深入三明調研,遍訪了三明的山山水水,16次作出重要指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1997年4月11日,習近平在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調研時的囑托言猶在耳。

  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這份沉甸甸的囑托與期盼,深入貫徹總書記關于福建林改等重要指示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促進“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林業改革發展的多項措施率先在三明開啟實踐,并走向全省走向全國,成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明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森林環抱 記者 黃海攝

 

  生態利民——守護好綠水青山

  三明市“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蓋率高達78.73%,先后榮獲中國“綠都”綜合評價第一名和“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為福建森林覆蓋率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績的背后是林業人辛勤的汗水。

  生態優先,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不能砍了,林農的利益怎么保障?

  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永安市、沙縣等是首批省級試點縣,采取直接贖買、租賃補助等方式,提升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的生態功能,破解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的矛盾。從首批省級試點縣出發,經過幾年努力,福建省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工作不斷增量拓面,省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2.89億元、累計完成贖買等改革37.9萬畝,占省政府下達“十三五”期間總任務的189.5%。贖買改革作為福建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創新經驗向全國推廣;2018年,“鼓勵地方在重點生態區位推行商品林贖買制度”寫入中央1號文件。

  群山逶迤,林海莽莽,森林資源監管難度大怎么辦?

  創新巡護管理機制。三明探索建立以“鄉聘、站管、村監督”的模式為主,政府為全市基層林業站、生態護林員配套手機APP、GPS、無人機等智慧化管理設備,實現森林資源管護全覆蓋。“利用無人機等智慧化設備,管護效率可能提高六七倍,全程無死角盲區,甚至難以到達的陡峭山崖也是一覽無余。”三明市槐南林業站站長陳磊介紹。

  “十三五”期間,福建累計投入1.17億元用于906個林業站的標準化、服務能力等建設,共聘用天然林、公益林管護人員1.6萬人。

  三明部分地區還對其進行了升級管理,改變了林業站單打獨斗、力量不足的局面,即成立專門的管護公司。永安市金盾森林資源管護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與他人合作開發的金盾森林智慧生態巡檢平臺系統軟件,不僅實現巡防隊員無紙化智能化日常考勤管理,還實現對森林資源保護“大數據”管理,可以實時進行調度,迅速有效處置突發事件。

  改革惠民——資源變成“活”資產

  引入“源頭活水”,著力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成為三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效實現路徑。三明以深化林改為切入點,率先開創林業金融創新多個樣本,實現了森林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

  樣本一:創新金融風險防控機制。

  成立具有收儲、服務等功能的林權收儲機構12家、注冊資本共計4.3億元,在全省率先實現縣(市、區)全覆蓋。建立資產評估、森林保險、林權監管、快速處置、收儲兜底等“五位一體”的林業大額貸款和“銀行+村合作基金+林農”的林業小額貸款風險防控機制,提高銀行放貸積極性。

  樣本二:創新普惠林業金融產品。

  在全國首推15-30年期的“林權按揭貸”和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林權支貸寶”新產品,累計發放貸款8.4億元。創新提出并全面推廣“福林貸”“益林貸”等林業金融產品,累計發放貸款15億元。“福林貸”等普惠林業金融產品由三明推廣至全省,并被國家林業主管部門等三部委聯合發文推廣,走向全國。目前,全省累計發放包含“福林貸”在內的“閩林通”系列普惠林業金融產品貸款80.27億元,受益農戶7.3萬戶。

  樣本三:探索林權證券化改革。

  在全國率先開展以“合作經營、量化權益、市場交易、保底分紅”為主要內容的林票制度改革試點,鼓勵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與村集體、林農個人合作經營現有林或出資出地造林,由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按村集體、林農個人占有份額制發具有收益權的林票,并賦予林票交易、質押、兌現等權能。目前共有117個村參與、面積7.7萬畝,制發林票總額7529萬元,惠及村民1.4萬戶5.7萬人,人均獲得現值527元的林票,試點村每年村財也可增收5萬元以上。

  產業富民——產業形成大格局

  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林業產業發展模式改革,著力解決“產業怎樣興”的問題。三明市共有規模以上林產工業企業454家,培育中國名牌產品10個、省級品牌86個,2019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1155億元,全市農民人均涉林純收入達5090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7%。

  創新“長短結合”發展模式。既抓筍竹、油茶、花卉苗木和以林藥、林菌、林禽為主的林下經濟等周期較短的特色富民產業,又抓杉木大徑材、國家儲備林、珍貴用材樹種等周期較長的高價值產業。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農企合作、農企雙贏”模式,挖掘林地生產力,促進增產增收。泰寧縣丹崖農業科技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利用泰寧特有的丹霞地貌優勢,帶領農民種植崖壁鐵皮石斛,產品十分暢銷,年產值超過3億元,在懸崖峭壁上打出一片致富新天地。泰寧縣僅鐵皮石斛種植生產經營單位就達8家,帶動500戶農戶種植,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近千人。

  創新“龍頭帶動”發展模式。通過百億縣(市)拉動、龍頭企業帶動、項目招商聯動、科技創新驅動、商標品牌驅動、干部合力推動等“六輪齊動”舉措,改造提升林產加工業。特別是作為全國唯一的海峽兩岸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三明市充分利用對臺區位優勢,培育了林博會大平臺,從2005年起已連續舉辦16屆,近4屆簽約項目331項、總投資860億元,有力推動了海峽兩岸合作和現代林業發展。國家林業標準化企業建寧孟宗筍業以優良的筍干深加工技術和高品質、高膳食纖維的產品特點獲得各方好評,產品暢銷13個國家。孟宗筍業打響了建寧閩江源天然有機筍品牌,不僅讓農民在筍加工企業打工賺到了錢,還提高了農民自家筍的價格與銷量,有效帶動了農民發家致富。

  創新“生態產業化”發展模式。積極投入全省“百園千道”生態產品共享工程、“森林旅游千億產值”工程建設,依托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發展生態旅游產業。2019年共接待游客3900多萬人次、實現收入750億元,生態旅游產業成為林區經濟的新增長點。同時,打造森林康養基地,福建省林業局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全力支持三明全域森林康養產業發展。2020年,三明各基地康養人數達13萬人次,實現營業額1.25億元,森林康養呈現出由點到面、全面開花的良好態勢。到三明,與森林約個會,成為省內外客人在炎炎夏季的首選。泰寧的“耕讀李家”森林康養基地,通過組建扶貧開發促進會,盤活資金、盤活資產、盤活資源,農民變成股民、民居變成民宿、農民手藝變成資金收益,2019年接待旅客8萬多人次,帶動村民全年戶均增收5000多元。

作者:陳科灶 劉建波(中國綠色時報)責任編輯:林草椅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